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处分原则基本范畴研究 | 第10-26页 |
一、处分原则的概念界定 | 第10-15页 |
(一) 狭义处分原则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二) 广义处分原则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三) 辨析:处分原则与辩论原则 | 第12-15页 |
(四) 总结:处分原则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二、处分原则与处分权 | 第15-23页 |
(一) 处分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15-20页 |
(二) 处分权的类型化研究 | 第20-22页 |
(三) 处分原则与处分权的关系 | 第22-23页 |
三、处分原则的正当性分析 | 第23-26页 |
(一) 处分原则是贯彻意思自治的需要 | 第23页 |
(二) 处分原则是程序自由主义的应有之义 | 第23页 |
(三) 处分原则是程序主体性原则和实现程序正义的内在要求 | 第23-24页 |
(四) 处分原则能够通过实现诉权的手段保障人权,也是宪法规范在民诉法中的具体化 | 第24页 |
(五) 处分原则对法院职权有制约作用 | 第24-25页 |
(六) 处分原则有利于纠纷解决目标的实现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四个命题的讨论:处分原则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26-40页 |
一、事实探知的绝对性与事实探知的相对性之矛盾 | 第26-28页 |
二、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之平衡 | 第28-31页 |
三、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之协调 | 第31-33页 |
四、处分权与法院职权之权限配置 | 第33-40页 |
(一) 审判程序中审判权和处分权的权限配置 | 第34-36页 |
(二) 调解程序中调解权和处分权的权限配置 | 第36-38页 |
(三) 法院职权与处分权的权(利)力边界与审判权的缺位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拓展与启发:外国处分原则立法改革情况与比较分析 | 第40-48页 |
一、英美法系当事人处分权的改革与发展 | 第40-41页 |
(一) 拓宽纠纷解决渠道:鼓励当事人通过ADR 解决纠纷 | 第40-41页 |
(二) 加强法院对案件分流和诉讼程序的管理权 | 第41页 |
(三) 完善法官的释明权 | 第41页 |
二、大陆法系处分原则的改革与发展 | 第41-43页 |
(一) 进一步保障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 | 第41-42页 |
(二) 调整和扩充释明义务,加强法官对诉讼进行的控制 | 第42页 |
(三) 对处分权适当限制 | 第42-43页 |
三、比较与总结 | 第43-48页 |
(一) 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 | 第43-45页 |
(二) 从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改革看处分原则发展趋势 | 第45-46页 |
(三) 关于我国处分原则改革的思考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问题的提出:我国处分原则存在的问题 | 第48-58页 |
一、我国立法中处分原则的概念分析 | 第48页 |
二、我国处分原则存在问题的分类研究 | 第48-56页 |
(一) 诉讼程序启动 | 第49-51页 |
(二) 诉讼程序终结 | 第51页 |
(三) 审理范围确定 | 第51-52页 |
(四) 诉讼契约化程度低 | 第52-56页 |
三、我国处分原则特色与特色表现形式研究 | 第56-58页 |
(一) 设置严格法定条件限制当事人行使处分权 | 第56页 |
(二) 当事人能否行使处分权必须经过法院审查决定 | 第56-57页 |
(三) 将应该完全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赋予其他主体,导致当事人处分权被架空或者干扰 | 第57页 |
(四) 立法滞后,对当事人可以行使处分权的范围和方式规定不足 | 第57页 |
(五) 因制度设置存在问题产生的制度内在性障碍,产生出对处分权的隐性限制 | 第57-58页 |
第五章 问题的分析:我国处分原则“超限制”的成因 | 第58-66页 |
一、民事诉讼目的再认识 | 第58-61页 |
二、诉讼模式与处分原则关系的辨析 | 第61-62页 |
三、传统的“马锡伍审判方式”的误导 | 第62-63页 |
四、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认识的错位 | 第63-64页 |
五、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的缺陷 | 第64-65页 |
六、司法传统和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探索与构想:处分原则的保障与矫正 | 第66-77页 |
一、处分原则的保障 | 第66-73页 |
(一) 处分原则保障的整体考量 | 第66-67页 |
(二) 完善具体制度对处分原则的保障 | 第67-72页 |
(三) 完善对侵犯处分原则的救济制度 | 第72-73页 |
二、处分原则的矫正 | 第73-77页 |
(一) 对处分原则的限制 | 第74-75页 |
(二) 对处分原则的修正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