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理论基础阐述 | 第9-17页 |
第一节 融资融券交易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一、融资融券交易的广义概念 | 第9-10页 |
二、融资融券交易的狭义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 第11-13页 |
一、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概念 | 第11页 |
二、美国分散授信模式 | 第11-12页 |
三、日本集中授信模式 | 第12页 |
四、中国台湾地区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 | 第12-13页 |
五、我国大陆现有法律框架下融资融券的交易模式 | 第13页 |
第三节 融资融券交易的功能与风险 | 第13-17页 |
一、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 | 第14-15页 |
二、融资融券交易的功能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融资融券交易信用账户中财产的法律制度比较 | 第17-23页 |
第一节 美国融资融券交易保证金制度 | 第17-20页 |
一、美国融资融券交易保证金制度的法律渊源 | 第17页 |
二、美国保证金制度背景及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保证金制度 | 第20-21页 |
一、日本保证金制度 | 第20-21页 |
二、中国台湾地区保证金制度 | 第21页 |
第三节 香港“孖展”交易制度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信用账户中财产的法律制度分析 | 第23-38页 |
第一节 我国法律对融资融券交易信用账户中财产的制度规定 | 第23-25页 |
一、我国关于融资融券交易信用账户中财产的法律规定 | 第23-24页 |
二、我国融资融券信用账户中财产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担保制度与融资融券交易 | 第25-30页 |
一、担保法“封金”制度与信用账户中的资金 | 第26页 |
二、账户质押与信用账户中的财产 | 第26-27页 |
三、权利质押与信用账户中的证券 | 第27-30页 |
第三节 信托财产制度与融资融券交易 | 第30-35页 |
一、信用账户中财产与英美法信托“双重所有权”制度 | 第30-31页 |
二、信用账户中财产与信托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31-35页 |
第四节 让与担保制度与融资融券交易 | 第35-38页 |
一、引入让与担保制度的理由 | 第35-36页 |
二、引入让与担保制度的困境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融资融券交易信用账户中财产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8-46页 |
第一节 融资融券交易信用账户中财产法律制度设计理念 | 第38-41页 |
一、信用账户中财产的法律制度要建立在整体交易机制基础上 | 第39-40页 |
二、信用账户中财产的法律制度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融资融券交易信用账户中财产法律制度构建 | 第41-46页 |
一、允许证券公司使用客户信用账户中财产进行再融通 | 第41-42页 |
二、制定促进融券业务发展的法律制度 | 第42-43页 |
三、制度中其他应该完善之处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