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9-14页 |
(一)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9页 |
(二)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 第9-11页 |
(三) 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功能 | 第11-14页 |
1. 释放社会能量的功能 | 第11-12页 |
2. 社会警示的功能 | 第12页 |
3. 创新社会制度的刺激功能 | 第12-14页 |
二、河北省群体性事件的概况 | 第14-17页 |
(一) 河北省群体性事件类型分析 | 第14-15页 |
(二) 河北省群体性事件规模分析 | 第15页 |
(三) 河北省群体性事件参加人员分析 | 第15-17页 |
三、河北省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 | 第17-30页 |
(一) 政治因素 | 第17-20页 |
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 第17-19页 |
2. 官僚主义及官僚腐败 | 第19-20页 |
3. 国内外政治事件的影响 | 第20页 |
(二) 经济因素 | 第20-23页 |
1. 新旧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 | 第21-22页 |
2.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 | 第22-23页 |
3. 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 第23页 |
4. 经济分配方式导致的不公平问题 | 第23页 |
(三) 法治因素 | 第23-26页 |
1. 缺乏法治观念 | 第23-24页 |
2. 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4页 |
3. 民意表达的合法途径遭堵塞 | 第24页 |
4. 法制预设的救济渠道不畅 | 第24-26页 |
(四) 社会因素 | 第26-30页 |
1. 人口问题 | 第26-27页 |
2. 生态平衡问题 | 第27页 |
3. 自然资源的归属问题 | 第27-28页 |
4. 社会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5. 历史遗留问题 | 第29-30页 |
四、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困境 | 第30-36页 |
(一) 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和偏差 | 第30-32页 |
(二) 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缺陷 | 第32-34页 |
(三) 重实体轻程序问题突出 | 第34-36页 |
五、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对策 | 第36-45页 |
(一) 规范党委的领导方式,提高党委依法执政能力 | 第36-37页 |
(二) 培养现代法治意识,切实依法行政 | 第37-38页 |
(三) 完善和修改现行法律制度 | 第38-40页 |
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上形成尊重民意、民意至上的表达渠道 | 第38页 |
2. 修改完善《集会游行示威法》和《刑法》,增强法律的操作性 | 第38-40页 |
(四) 制定专门行政法规 | 第40-45页 |
1. 规定目标任务 | 第41页 |
2. 规定处置主体 | 第41页 |
3. 规定处置原则 | 第41-42页 |
4. 规范警察保障 | 第42-43页 |
5. 规定工作机制 | 第43页 |
6. 规范善后工作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