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1.1. DNA测序技术研究进展第12-23页
        1.1.1.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第12-13页
        1.1.2. 第二代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第13-20页
        1.1.3. 第三代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第20-23页
    1.2. 实时合成DNA测序技术第23-30页
        1.2.1. 第一代实时合成DNA测序技术第23-24页
        1.2.2. 第二代实时合成DNA测序技术第24-27页
        1.2.3. 第三代实时合成DNA测序技术第27-30页
    1.3. 本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第30-32页
        1.3.1. 研究目标第30页
        1.3.2. 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技术研究第32-55页
    2.1.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的原理第32-37页
        2.1.1.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的理论依据第32-33页
        2.1.2.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的字符编码及其解码原理第33-35页
        2.1.3.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的颜色编码及其解码原理第35-37页
    2.2.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的可行性验证第37-44页
        2.2.1. 实验材料第37-38页
        2.2.2. 实验方法第38-39页
        2.2.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9-44页
    2.3. 基于焦磷酸测序平台的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第44-47页
        2.3.1. 实验材料第44页
        2.3.2. 实验方法第44-45页
        2.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5-47页
    2.4. 两核苷酸实时高通量DNA测序的可能性与特征分析第47-54页
        2.4.1.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高通量DNA测序的可能性分析第47-51页
        2.4.2.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编码信息的特征第51-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两核苷酸合成焦测序的定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第55-95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焦测序定性分析的原理第56-57页
    3.3.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焦测序的条件优化第57-65页
        3.3.1. 实验材料第57-59页
        3.3.3. 实验方法第59页
        3.3.4.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9-65页
    3.4. 两核苷酸合成焦测序鉴定微生物种群的研究第65-74页
        3.4.2. 实验材料第65-66页
        3.4.3. 实验方法第66-68页
        3.4.4. 微生物鉴定的可行性分析第68-71页
        3.4.5. 两核苷酸实时合成测序进行菌株初步鉴定分离第71-74页
    3.5. 两核苷酸合成焦测序在SNP分型中的应用研究第74-94页
        3.5.1. 引言第74页
        3.5.2. 实验材料第74-75页
        3.5.3. 实验方法第75-76页
        3.5.4. SNP分型的可行性研究第76-83页
        3.5.5. 多个SNP位点的同时分型研究第83-94页
    3.6.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四章 两核苷酸合成焦测序定量分析等位基因频率的研究第95-123页
    4.1. 引言第95-96页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96-100页
        4.2.1. 实验材料第96-97页
        4.2.2. 实验方法第97-100页
    4.3. 峰高定量第100-102页
    4.4. 两核苷酸合成焦测序定量研究等位基因频率第102-122页
        4.4.1. 定量分析等位基因频率的原理第102-103页
        4.4.2. 可行性验证第103-105页
        4.4.3. 定量分析位点rs6717546和rs4148324等位基因的频率第105-116页
        4.4.4. 定量分析样本中等位基因的频率第116-122页
    4.5.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3-127页
    5.1. 结论第123-125页
    5.2. 课题的不足第125-126页
    5.3. 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6页
附录Ⅰ第136-138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的学术会议及奖励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通州区运河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