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表位的预测方法 | 第13-15页 |
·结合基序法 | 第13页 |
·矩阵法 | 第13页 |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 第13-14页 |
·基于结构的表位预测 | 第14-15页 |
·基于抗原提呈途径的表位预测 | 第15页 |
·鸡MHC I 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第15-18页 |
·禽流感病毒 | 第18-20页 |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18页 |
·NP 的结构和功能 | 第18-19页 |
·禽流感病毒T 细胞表位的研究 | 第19-20页 |
·T 细胞表位活性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51)Cr 释放试验 | 第20-21页 |
·MHC 四聚体技术 | 第21页 |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21页 |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鸡MHC I 类分子肽结合槽的同源模建及其表面性质分析 | 第23-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服务器与软件 | 第23页 |
·MHC I 类分子的蛋白质序列 | 第23页 |
·同源模建 | 第23页 |
·模型评估 | 第23页 |
·结合槽的表面性质分析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28页 |
·模建及评估结果 | 第24-26页 |
·表面性质分析结果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H5 亚型禽流感NP 中鸡MHC 限制性CTL 表位的预测 | 第30-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服务器与软件 | 第30页 |
·NP 蛋白序列和MHC I 类分子结合槽的结构 | 第30页 |
·基序筛选 | 第30页 |
·分子对接 | 第30-31页 |
·结果 | 第31-35页 |
·对接方法的验证 | 第31-32页 |
·基序筛选结果 | 第32-34页 |
·对接结果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禽流感病毒NP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46页 |
·材料 | 第37-38页 |
·基因、质粒和血清 | 第37页 |
·NP 蛋白、菌株和细胞系 | 第37页 |
·酶和主要试剂 | 第37页 |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37-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41页 |
·H5 亚型AIV DNA 重组质粒pCAGGS-NP 的构建 | 第38-39页 |
·IFA 检测NP 的瞬时表达 | 第39-40页 |
·Western blot 检测NP 的瞬时表达 | 第40页 |
·间接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页 |
·免疫用质粒的大量制备 | 第40-41页 |
·pCAGGS-NP 免疫及免疫后血清中抗体的检测 | 第41页 |
·结果 | 第41-44页 |
·重组质粒pCAGGS-NP 的酶切鉴定 | 第41-42页 |
·NP 表达的IFA 检测 | 第42页 |
·NP 表达的Western blot 检测 | 第42-43页 |
·间接ELISA 检测方法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3-44页 |
·血清中NP 抗体的检测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H5 亚型禽流感NP 中鸡MHC 限制性CTL 表位的鉴定 | 第46-50页 |
·材料 | 第46页 |
·短肽 | 第46页 |
·酶和主要的试剂 | 第46页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7页 |
·pCAGGS-NP 免疫后鸡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 第46页 |
·CD8~+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46-47页 |
·鸡γ干扰素的(Interferon, IFN)ELISA 检测 | 第47页 |
·结果 | 第47-49页 |
·CD8~+ T 淋巴细胞的增值 | 第47-48页 |
·鸡IFN-γ分泌的ELISA 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