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基于国际资本流动视角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3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和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的框架第14页
        1.3.3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第16-21页
    2.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理论界定第16-18页
        2.1.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念第16页
        2.1.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与发展第16-17页
        2.1.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理论背景及其评价第17-18页
    2.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18-21页
        2.2.1 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的概念第18页
        2.2.2 国际间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第18-21页
3 国际资本流动及中国货币流动性现状第21-37页
    3.1 量化宽松时期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情况第21-26页
        3.1.1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起暖回落第21-22页
        3.1.2 外商直接投资稳步上升第22-23页
        3.1.3 进出口差额下降后回升第23-24页
        3.1.4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主导外汇储备走势第24-26页
    3.2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看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新常态第26-29页
        3.2.1 国际收支告别“双顺差”时代第26-27页
        3.2.2 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稳定性构成冲击第27-29页
    3.3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流动性影响的定性研究第29-37页
        3.3.1 货币流动性的界定与衡量第29页
        3.3.2 中国货币流动性现状第29-31页
        3.3.3 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流动性的关系第31-37页
4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7-48页
    4.1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第37-38页
        4.1.1 数据的选取第37-38页
        4.1.2 数据的处理第38页
    4.2 模型的选取第38-39页
    4.3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第39-40页
    4.4 变量协整检验第40页
    4.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第40-42页
        4.5.1 模型的平稳性检验第40-41页
        4.5.2 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1-42页
    4.6 脉冲响应分析第42-45页
        4.6.1 中国货币流动性的脉冲响应分析第42-43页
        4.6.2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脉冲响应分析第43-45页
    4.7 方差分解结果第45-48页
        4.7.1 中国货币流动性的方差分解结果第45-46页
        4.7.2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差分解结果第46-48页
5 结论及对策建议第48-55页
    5.1 实证结论第48-50页
        5.1.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流动性具有显著影响第48页
        5.1.2 中长期国债和MBS占美联储总资产比重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流动性呈正向影响第48-49页
        5.1.3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利率差对货币流动性呈负向影响第49-50页
        5.1.4 中国货币流动性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呈负向影响第50页
    5.2 对策建议第50-55页
        5.2.1 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第50-51页
        5.2.2 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第51-52页
        5.2.3 活用利率等手段保持货币流动性的稳定第52-53页
        5.2.4 以全球视角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和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Priceline的在线反向拍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