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湿车间双露点送风空调气流组织的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1-17页 |
1.1 纺织工业概况 | 第11-12页 |
1.2 纺织车间的工艺简介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纺织空调加湿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纺织空调加湿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纺织空调加湿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双露点送风系统 | 第17-20页 |
2.1 传统送风加湿法的不足 | 第17页 |
2.2 双露点送风系统的原理 | 第17-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高湿车间双露点送风系统气流组织数值模拟方法 | 第20-30页 |
3.1 紊流概述 | 第20-22页 |
3.2 紊流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2-23页 |
3.2.1 直接数值模拟 | 第22页 |
3.2.2 雷诺平均的N-S方程模拟 | 第22页 |
3.2.3 空间平均的N-S方程模拟 | 第22-23页 |
3.3 紊流模型 | 第23-25页 |
3.3.1 单方程模型 | 第23-24页 |
3.3.2 双方程模型 | 第24-25页 |
3.4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25-27页 |
3.5 SIMPLE算法 | 第27-28页 |
3.6 AIRPAK3.0 软件简介 | 第28-2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高湿车间双露点送风系统的气流组织模拟 | 第30-41页 |
4.1 络筒车间设计概述 | 第30页 |
4.1.1 主要设计夏季室外气象参数 | 第30页 |
4.1.2 主要设计室内设计参数 | 第30页 |
4.1.3 络筒车间简介 | 第30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4.2.1 研究的对象 | 第30-31页 |
4.2.2 物理模型 | 第31-32页 |
4.2.3 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4.3 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33-35页 |
4.3.1 网格划分简述 | 第34页 |
4.3.2 网格的生成 | 第34-35页 |
4.4 模拟结果及后处理 | 第35-40页 |
4.4.1 数值计算的收敛 | 第35页 |
4.4.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双露点送风系统的优化与能耗分析 | 第41-52页 |
5.1 双露点送风系统的优化分析 | 第41-48页 |
5.1.1 高湿车间湿度场的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5.1.2 高湿车间速度场的对比分析 | 第44-48页 |
5.1.3 综合对比分析 | 第48页 |
5.2 双露点送风系统的能耗分析 | 第48-51页 |
5.2.1 两种送风方式的风量计算 | 第48-50页 |
5.2.2 两种送风方式的能耗比较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高湿车间双露点送风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52-57页 |
6.1 实验内容简介 | 第52-53页 |
6.2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6.4 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6.4.1 速度场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6.4.2 湿度场的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7.结论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