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8-21页 |
1 绪论 | 第21-29页 |
1.1 火炮的地位与作用 | 第21-22页 |
1.2 火炮发射方式面临的使命 | 第22-25页 |
1.2.1 现有次口径脱壳弹设计原理 | 第23页 |
1.2.2 传统随行装药技术研究的进展 | 第23-25页 |
1.3 采用常规内弹道模型预测弹丸初速的合理性 | 第25-2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29页 |
2 传统随行装药提高初速可行性与局限性研究 | 第29-41页 |
2.1 粘结式随行装药 | 第29-30页 |
2.2 包容式随行装药 | 第30页 |
2.3 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发射方案 | 第30-40页 |
2.3.1 内弹道过程概述 | 第30-31页 |
2.3.2 基本假定 | 第31-32页 |
2.3.3 基本方程 | 第32-35页 |
2.3.3.1 随行内腔基本方程 | 第32-33页 |
2.3.3.2 弹后空间基本方程 | 第33-35页 |
2.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5-40页 |
2.3.4.1 随行药量m_(t0)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4.2 随行药弧厚2e_t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4.3 喷口打开时间t_0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4.4 喷口面积A_t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4.5 内弹道性能的相对优化举例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包覆随行装药应用研究 | 第41-62页 |
3.1 包覆随行装药方案 | 第41页 |
3.2 包覆随行火药的制备与优选 | 第41-43页 |
3.3 阻燃包覆特性的理论模拟 | 第43-46页 |
3.4 阻燃包覆随行装药内弹道实验 | 第46-49页 |
3.5 包覆随行装药内弹道模型 | 第49-61页 |
3.5.1 内弹道过程描述及基本假定 | 第49-50页 |
3.5.2 内弹道基本方程 | 第50-56页 |
3.5.2.1 随行药分布区基本方程 | 第50-54页 |
3.5.2.2 主装区分布区基本方程 | 第54-56页 |
3.5.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6-61页 |
3.5.3.1 计算条件及输入参量 | 第56-57页 |
3.5.3.2 主要特征量及其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57-59页 |
3.5.3.3 包覆随行提高初速的潜力分析 | 第59-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一种基于差动原理的自喷随行弹药 | 第62-70页 |
4.1 技术背景 | 第62-64页 |
4.1.1 传统火炮发射原理面临的困惑 | 第62-63页 |
4.1.2 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发射原理的启示 | 第63-64页 |
4.2 新型差动随行弹药的提出 | 第64-68页 |
4.2.1 新型差动随行弹药结构 | 第64-66页 |
4.2.2 新型差动随行弹药工作原理 | 第66-68页 |
4.2.3 新型差动随行弹药基本功能 | 第68页 |
4.3 差动随行弹药消极重量估算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5 基于液体差动随行装药火炮内弹道理论研究 | 第70-93页 |
5.1 液体差动随行工作原理及基本假定 | 第70-72页 |
5.2 液体差动随行组合弹药动力学模型 | 第72-78页 |
5.2.1 不考虑液体压缩性的液体差动随行组合弹药动力学模型 | 第72-76页 |
5.2.2 可压缩液体的液体差动随行弹药动力学模型 | 第76-78页 |
5.3 弹后空间伴随加质加能的内弹道模型 | 第78-82页 |
5.3.1 基本假定 | 第78页 |
5.3.2 基本方程 | 第78-82页 |
5.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2-92页 |
5.4.1 随行液体药不可压缩条件下的计算与分析 | 第83-88页 |
5.4.2 差动随行内弹道性能优化 | 第88-90页 |
5.4.3 随行液体药可压缩条件下的计算与分析 | 第90-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6 基于固体差动随行装药火炮内弹道理论研究 | 第93-111页 |
6.1 固体差动随行工作原理及基本假定 | 第93-95页 |
6.2 固体差动随行组合弹药动力学模型 | 第95-99页 |
6.3 弹后空间伴随加质加能的内弹道模型 | 第99-101页 |
6.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1-110页 |
6.4.1 160mm火炮提高初速方案计算 | 第101-106页 |
6.4.2 提高现有155mm火炮炮射导弹初速的计算 | 第106-11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7 差动随行弹药飞行弹丸射程计算与分析 | 第111-116页 |
7.1 数学模型与计算条件 | 第111-113页 |
7.1.1 数学模型 | 第111-112页 |
7.1.2 气象条件及气动特性 | 第112-113页 |
7.2 射程预估结果 | 第113-115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8 弹装高过载微型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及特性分析 | 第116-125页 |
8.1 结构方案及测量电路 | 第117-118页 |
8.2 弹性元件的力学模型 | 第118-121页 |
8.3 有限元静态分析 | 第121页 |
8.4 动态响应分析 | 第121-124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9 结论及展望 | 第125-128页 |
9.1 结论 | 第125-126页 |
9.2 主要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9.3 展望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6页 |
附录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