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本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二、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一、本文的创新 | 第14-15页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一、国外城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二、国外农业保险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一、新型城镇化的定义与衡量体系 | 第17-18页 |
二、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研究 | 第18-19页 |
三、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 第19-20页 |
四、城镇化与农业保险的相关研究 | 第20页 |
第三节 现有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相关理论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21-25页 |
一、新型城镇化相关名词辨析 | 第21-22页 |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 第22-23页 |
三、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影响 | 第23-24页 |
四、城镇化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农业保险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一、农业保险定义 | 第25页 |
二、农业保险发展 | 第25页 |
三、农业保险的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27-29页 |
一、新型城镇化推动保险业发展的机制 | 第27页 |
二、农业保险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 | 第27-28页 |
三、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作用路径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协调度体系构建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协调度指标构建思路 | 第29页 |
第二节 协调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29-31页 |
一、耦合协调度方法评价 | 第29页 |
二、影响耦合协调度评价的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三、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协调度评价体系的方法选择 | 第31-32页 |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协调度评价体系指标选择 | 第32-34页 |
一、新型城镇化体系构建 | 第32-33页 |
二、农业保险发展 | 第33-34页 |
第五节 协调度结果深度探究——效率分析 | 第34-37页 |
一、效率分析——基于国民经济学视角 | 第34-35页 |
二、模型介绍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协调作用研究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发展的统计分析 | 第37-40页 |
一、全国视角下间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发展统计描述分析 | 第37-38页 |
二、区域性指标描述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的协调发展分析 | 第40-43页 |
一、全国视角下的耦合协调关系 | 第40-41页 |
二、区域视角下的耦合协调关系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发展的效率分析 | 第43-48页 |
一、效率分析的必要性 | 第43页 |
二、实证分析 | 第43-4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