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能人主导型”合作社治理机制对绩效的影响--基于安徽、山东部分革命老区的考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治理问题第12-13页
        二、合作社绩效评价和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问题第13-15页
        三、革命老区相关研究第15页
        四、文献述评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数据来源和创新点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和框架第16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三、数据来源第17页
        四、本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8-23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一、合作社第18-19页
        二、合作社治理机制第19页
        三、合作社绩效第19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第19-23页
        一、委托-代理理论第19-21页
        二、交易费用理论第21-22页
        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第22-23页
第三章 “能人主导型”合作社治理机制与绩效现状第23-35页
    第一节 “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第23-25页
        一、“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存续时间第23-24页
        二、“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社员数第24页
        三、“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注册资本第24页
        四、“能人主导型”合作社与县城之间的距离第24-25页
    第二节 “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治理现状第25-32页
        一、理事长和理事会结构第25-27页
        二、股权制度第27页
        三、退出制度第27-28页
        四、监督制度第28-29页
        五、决策制度第29-30页
        六、利润分配制度第30-31页
        七、外部因素第31-32页
    第三节 “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绩效现状第32-35页
        一、“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经济绩效现状第32-33页
        二、“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社会绩效现状第33-34页
        三、“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生态绩效现状第34-35页
第四章 “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绩效评价实证分析第35-43页
    第一节 “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第35-36页
        一、绩效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5页
        二、绩效指标的选择及其意义第35-36页
    第二节 评价“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绩效体系的实证分析第36-43页
        一、因子分析法的原理第36-37页
        二、数据的处理和相关检验第37-38页
        三、因子分析第38-43页
第五章 “能人主导型”合作社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3-50页
    第一节 理论假设第43-44页
    第二节 指标设计第44-45页
        一、治理机制指标设计第44-45页
        二、绩效指标设计第45页
    第三节 实证分析第45-48页
        一、计量模型第45-46页
        二、计量模型检验结果第46-48页
    第四节 对理论假设的验证第48-50页
        一、“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理事会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第48页
        二、“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股权制度对绩效的影响第48-49页
        三、“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退出制度对绩效的影响第49页
        四、“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监督制度对绩效的影响第49页
        五、“能人主导型”合作社的决策制度对绩效的影响第49页
        六、“能人主导型”合作社利润分配制度对绩效的影响第49页
        七、外部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第49-50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50-54页
    第一节 结论第50页
    第二节 建议第50-53页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研究
下一篇:国际生产分割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基于“东亚—中国—美国”三角贸易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