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我国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一、企业、公司等组织有关品牌建设行为的研究第13页
        二、农民合作组织关于品牌建设行为的研究第13-14页
        三、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影响因素研究第14-15页
        四、文献述评第15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5-18页
        一、研究思路、框架第15-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页
        三、本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8-24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1页
        一、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第18-19页
        二、品牌与农民合作社品牌第19-21页
        三、品牌建设行为第21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第21-24页
        一、农民合作社理论第21页
        二、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第21-22页
        三、品牌建设相关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现状分析第24-29页
    第一节 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第24-26页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第24页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资额第24-25页
        三、农民合作社成员数第25-26页
    第二节 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第26-29页
        一、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26页
        二、农民合作社品牌发展现状分析第26-27页
        三、农民合作社进行品牌建设的作用分析第27-29页
第四章 调研区域及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29-34页
    第一节 调研区域选择第29页
    第二节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29-34页
        一、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第29-30页
        二、农民合作社注册资金规模和土地规模情况第30-31页
        三、农民合作社社员情况第31-32页
        四、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情况第32页
        五、农民合作社发展其他情况第32-34页
第五章 品牌建设行为对农民合作社发展影响第34-47页
    第一节 指标选择和分析方法介绍第34-36页
        一、经营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第34-36页
        二、分析方法介绍第36页
    第二节 品牌建设对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影响第36-46页
        一、尚未建设品牌的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第36-40页
        二、已建设品牌的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第40-45页
        三、未建设品牌和已建设品牌的农民合作社经营绩效比较第45-46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47-56页
    第一节 指标选择和分析方法介绍第47-50页
        一、品牌建设行为影响因素指标构建第47-49页
        二、分析方法介绍第49-50页
    第二节 模型分析结果第50-55页
        一、内部条件因素对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的影响第50-52页
        二、外部条件因素对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的影响第52-54页
        三、品牌文化条件因素对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的影响第54-55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第56-60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56-57页
        一、我国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第56页
        二、品牌建设行为对提升农民合作社经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56-57页
        三、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对合作社品牌建设行为影响重大第57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57-59页
        一、加速推进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进程第57-58页
        二、提高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第58页
        三、加快构建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有利条件第58-59页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R&D对GTFP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能人主导型”合作社治理机制对绩效的影响--基于安徽、山东部分革命老区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