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文献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理论分析 | 第17-20页 |
2.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概念 | 第17页 |
2.2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概念 | 第17-18页 |
2.3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的应用原理 | 第18-19页 |
2.4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第3章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3.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概况 | 第20-22页 |
3.1.1 2012年-2015年 1-6 月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概况 | 第20页 |
3.1.2 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成为并购重组的主要力量 | 第20-21页 |
3.1.3 借壳上市的数量占比越来越小 | 第21-22页 |
3.2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盈利预测补偿制度应用概况 | 第22-24页 |
3.2.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普遍采用收益法评估并定价 | 第22页 |
3.2.2 不同评估定价方法与是否签订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的关系 | 第22-23页 |
3.2.3 按照是否关联交易对342个案例进行分类 | 第23页 |
3.2.4 按照盈利预测补偿协议补偿年限分类 | 第23-24页 |
3.2.5 按照是否有奖励条款分类 | 第24页 |
3.3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4-26页 |
3.3.1 对借壳上市、同一控制下的大股东注资等关联交易有重大促进作用 | 第24-25页 |
3.3.2 非关联交易模式下向第三方发行购买资产实行盈利预测补偿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4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应用现状总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实务操作中真实定价方法的实证检验 | 第28-56页 |
4.1 盈利预测补偿制度的本质内容 | 第28页 |
4.2 市盈率倍数法实证检验 | 第28-39页 |
4.2.1 全市场检验 | 第29-31页 |
4.2.2 深市主板检验 | 第31-32页 |
4.2.3 中小板检验 | 第32-33页 |
4.2.4 创业板检验 | 第33-34页 |
4.2.5 2012年检验 | 第34-35页 |
4.2.6 2013年检验 | 第35-36页 |
4.2.7 2014年检验 | 第36-38页 |
4.2.8 2015年 1-6 月检验 | 第38-39页 |
4.2.9 市盈率指标实证检验小结 | 第39页 |
4.3 市净率倍数法实证检验 | 第39-46页 |
4.3.1 全市场检验 | 第40-41页 |
4.3.2 1-6 倍市净率检验 | 第41-42页 |
4.3.3 1-5 倍市净率检验 | 第42-43页 |
4.3.4 1-4 倍市净率检验 | 第43-44页 |
4.3.5 2-5 倍市净率检验 | 第44-45页 |
4.3.6 市净率实证检验小结 | 第45-46页 |
4.4 预测利润增长率实证检验 | 第46-49页 |
4.4.1 第二年利润增长率检验 | 第46-47页 |
4.4.2 第三年利润增长率检验 | 第47-49页 |
4.4.3 利润增长率实证检验小结 | 第49页 |
4.5 定价市盈率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相关性检验 | 第49-56页 |
4.5.1 市场整体检验 | 第49-51页 |
4.5.2 深圳主板检验 | 第51-52页 |
4.5.3 中小板检验 | 第52-54页 |
4.5.4 创业板检验 | 第54-56页 |
4.5.5 估值关联度实证检验小结 | 第56页 |
4.6 实务操作中真实定价法实证检验总结 | 第56页 |
第5章 并购重组市场法定价探讨 | 第56-59页 |
5.1 市场法定价简介 | 第56-57页 |
5.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法定价的必要性 | 第57页 |
5.3 市场法定价应用需要完善的外部条件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