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研究--以优化四川省乡村旅游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宏观背景 | 第9页 |
1.1.2 微观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1-12页 |
1.4.2 经验总结法 | 第12页 |
1.4.3 实地调查法 | 第12页 |
1.4.4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1.4.5 实证分析研究法 | 第12-13页 |
1.5 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发展 | 第13-14页 |
1.5.1 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 | 第13页 |
1.5.2 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地位及客源分析 | 第13页 |
1.5.3 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6 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 | 第14-15页 |
1.6.1 国内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 | 第14页 |
1.6.2 国内乡村旅游地位及客源分析 | 第14页 |
1.6.3 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7 全文架构 | 第15-16页 |
2 乡村旅游综合体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1 城市综合体概念 | 第16页 |
2.2 城市综合体特征 | 第16-17页 |
2.2.1 城市性 | 第16页 |
2.2.2 集约性 | 第16页 |
2.2.3 均衡性 | 第16页 |
2.2.4 社会效应突出 | 第16-17页 |
2.3 乡村旅游综合体概念 | 第17页 |
2.4 乡村旅游综合体特征 | 第17-18页 |
2.4.1 协调融合性 | 第17页 |
2.4.2 产业规模化 | 第17-18页 |
2.4.3 功能复合性 | 第18页 |
2.4.4 集聚化发展 | 第18页 |
3 四川省乡村旅游的现状及问题 | 第18-23页 |
3.1 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3.2 以农家乐为主的四川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3页 |
3.2.1 发展水平较低,服务功能单一 | 第20-21页 |
3.2.2 缺乏科学规划,规模效应不足 | 第21页 |
3.2.3 服务方式简单,服务质量较低 | 第21-22页 |
3.2.4 影响生态环境,用地没有保障 | 第22页 |
3.2.5 市场难以拓展,投入产出低下 | 第22-23页 |
4 四川省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建设 | 第23-40页 |
4.1 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意义 | 第23-24页 |
4.2 乡村旅游综合体改善农家乐的总体要求 | 第24-29页 |
4.2.1 指导思想 | 第24-25页 |
4.2.2 总体目标 | 第25页 |
4.2.3 重点领域 | 第25-29页 |
4.3 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的主要模式 | 第29-38页 |
4.3.1 单体型乡村旅游综合体 | 第29-33页 |
4.3.2 区域型乡村旅游综合体 | 第33-34页 |
4.3.3 异地平台型乡村旅游综合体 | 第34-38页 |
4.4 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的主要路径 | 第38-40页 |
4.4.1 强化开发规划,优化发展布局 | 第38-39页 |
4.4.2 创新产业模式,构建新型业态 | 第39页 |
4.4.3 加大财政扶持,促进社会投资 | 第39-40页 |
4.4.4 强化旅游服务,营造旅游氛围 | 第40页 |
5 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可能面临的风险 | 第40-42页 |
5.1 土地指标限制和拆迁风险 | 第40页 |
5.2 过度城市化和商业化 | 第40-41页 |
5.3 盲目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 | 第41-42页 |
5.4 完全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 | 第42页 |
5.5 乡村旅游综合体营运风险 | 第42页 |
6 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政策措施建议 | 第42-47页 |
6.1 科学规划引领,加强组织领导 | 第42-43页 |
6.2 夯实基础设施,加强用地保障 | 第43-44页 |
6.3 制定标准政策,提升服务质量 | 第44-45页 |
6.4 财政税务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 第45-46页 |
6.5 重视人才培训,加大宣传营销 | 第46-47页 |
6.6 推动行业整合,加强业内自律 | 第47页 |
7 创新与不足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