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采暖论文--采暖系统论文

太阳能和电锅炉联合供暖系统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太阳能集热器的热力学模型建立与性能分析第15-29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热力学模型第15-20页
        2.2.1 研究区域的选取第15-17页
        2.2.2 热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7页
        2.2.3 换热系数的计算第17-19页
        2.2.4 热效率和?效率的计算第19-20页
    2.3 数值计算第20-23页
        2.3.1 模型的求解第20-21页
        2.3.2 模型的验证第21-23页
    2.4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分析第23-28页
        2.4.1 太阳辐射强度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2.4.2 环境温度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第24-25页
        2.4.3 安装倾角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第25-26页
        2.4.4 进口温度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第26-27页
        2.4.5 进口流量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系统的建立与单目标优化第29-39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系统设计第29-30页
    3.3 系统单目标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第30-35页
        3.3.1 决策变量第30页
        3.3.2 目标函数第30-34页
        3.3.3 约束条件第34-35页
        3.3.4 模型形式第35页
    3.4 算法介绍第35-36页
    3.5 系统单目标优化设计第36-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系统运行模式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9-46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系统的控制模式第39-40页
    4.3 系统运行模式第40-41页
        4.3.1 采暖季的运行模式第40-41页
        4.3.2 非采暖季的运行模式第41页
    4.4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1-44页
        4.4.1 集热器模型建立第41-42页
        4.4.2 浸没式换热器模型建立第42-43页
        4.4.3 蓄热水箱模型建立第43页
        4.4.4 板式换热器模型建立第43-44页
        4.4.5 散热器模型建立第44页
        4.4.6 电锅炉模型建立第44页
    4.5 模型的计算方法第44-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系统数值仿真和运行特性分析第46-60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系统运行工况第46-47页
        5.2.1 太阳能集热和蓄热水箱供热第46页
        5.2.2 太阳能集热、蓄热水箱和电锅炉同时供热第46页
        5.2.3 太阳能集热和电锅炉单独供热第46-47页
        5.2.4 蓄热水箱单独供热第47页
        5.2.5 蓄热水箱和电锅炉同时供热第47页
        5.2.6 电锅炉单独供热第47页
    5.3 系统模拟框图第47-48页
    5.4 系统数值仿真所用参数第48-51页
    5.5 系统数值仿真运行特性分析第51-58页
        5.5.1 典型日运行特性分析第51-55页
        5.5.2 整个采暖季系统运行特性分析第55-57页
        5.5.3 能耗分析第57-58页
    5.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第60-61页
    6.2 本文的创新点第61页
    6.3 后续工作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能与天然气互补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