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1.2.1 超声换能器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2.2 AOTF成像光谱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2 晶体的压电特性 | 第13-26页 |
| 2.1 晶体的定向与坐标变换 | 第13-15页 |
| 2.1.1 晶体的旋转切割与符号表示 | 第13-14页 |
| 2.1.2 晶体的坐标轴与坐标变换 | 第14-15页 |
| 2.2 铌酸锂晶体 | 第15-25页 |
| 2.2.1 铌酸锂晶体概述 | 第15页 |
| 2.2.2 铌酸锂晶体的弹性性质 | 第15-19页 |
| 2.2.3 铌酸锂晶体的压电性质 | 第19-2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声光可调谐滤波器的一般原理 | 第26-36页 |
| 3.1 声光互作用的物理解释 | 第26-27页 |
| 3.2 声体波耦合方程 | 第27-30页 |
| 3.3 正常声光互作用和反常声光互作用 | 第30-35页 |
| 3.3.1 正常声光衍射 | 第30-31页 |
| 3.3.2 布拉格衍射的衍射效率 | 第31-32页 |
| 3.3.3 反常声光衍射几何关系 | 第32-33页 |
| 3.3.4 声光晶体的声学性质 | 第33-3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AOTF的设计与测试 | 第36-64页 |
| 4.0 压电换能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 4.1 压电换能器的能量损耗 | 第37-39页 |
| 4.2 换能器的匹配材料 | 第39-42页 |
| 4.3 换能器的匹配厚度 | 第42-48页 |
| 4.4 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 | 第48-49页 |
| 4.4.1 软件介绍 | 第48-49页 |
| 4.4.2 Comsol Multiphysics操作步骤 | 第49页 |
| 4.5 压电换能器的建模与仿真 | 第49-52页 |
| 4.5.1 尺寸设计 | 第49-50页 |
| 4.5.2 材料属性 | 第50页 |
| 4.5.3 坐标变换 | 第50-51页 |
| 4.5.4 网格剖分 | 第51页 |
| 4.5.5 瞬态分析 | 第51-52页 |
| 4.6 声光可调谐滤波器的建模与仿真 | 第52-61页 |
| 4.6.1 无增透层结构 | 第52-55页 |
| 4.6.2 单层增透层结构 | 第55-58页 |
| 4.6.3 双层增透层结构 | 第58-61页 |
| 4.7 实验验证 | 第61-63页 |
| 4.7.1 AOTF的衍射效率 | 第61-62页 |
| 4.7.2 AOTF的衍射带宽 | 第62-63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页 |
| 5.2 进一步的工作和建议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