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3 关键词界定 | 第13-14页 |
传统出版业、政府监管的概念 | 第13-14页 |
4 传统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 外部性理论 | 第14页 |
(2) 公共品理论 | 第14-15页 |
(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4) 知识产权法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我国传统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历史与现状 | 第17-22页 |
1.1 我国传统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1.2 我国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现状 | 第18-22页 |
第二章 我国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现存问题探析 | 第22-29页 |
2.1 我国传统出版行业政府过度监管的方面 | 第22-24页 |
2.1.1 监管主体过多 | 第22页 |
3.1.2 监管制度政出多门,缺乏协调性 | 第22-23页 |
2.1.3 进入机制门槛过高导致竞争不足 | 第23页 |
2.1.4 出版物定价监管过度 | 第23页 |
2.1.5 出版物内容的监管过度 | 第23-24页 |
2.2 我国传统出版行业政府监管不足的方面 | 第24-25页 |
2.2.1 监管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 第24页 |
2.2.2 对负外部性内容监管不足 | 第24-25页 |
2.2.3 积极监管功能弱化 | 第25页 |
2.2.4 出版监管制度缺乏外部监督机制 | 第25页 |
2.3 我国出版行业政府监管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2.3.1 出版行业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 第25-27页 |
2.3.2 我国政府对出版行业产业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考量 | 第27-28页 |
2.3.3 政府引导传统出版行业自律管理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国外一些国家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发展状况 | 第29-35页 |
3.1 国外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3.2 国外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现状 | 第30-33页 |
3.2.1 国外对出版业进行监管的机构设置 | 第30-31页 |
3.2.2 国外对出版行业的进入监管 | 第31页 |
3.2.3 国外对出版业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情况 | 第31-32页 |
3.2.4 国外扶持出版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 第32页 |
3.2.5 国外出版行业自律 | 第32-33页 |
3.3 各国政府监管的经验分析及总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出版行业政府监管的比较及经验借鉴 | 第35-43页 |
4.1 国内外出版业政府监管主体的比较 | 第35-37页 |
4.2 国内外进入监管制度的比较 | 第37页 |
4.3 国内外出版业政府行政干预手段的比较 | 第37-38页 |
4.4 国内外出版业法律监管的比较 | 第38-39页 |
4.5 国内外出版业经济扶持政策力度的比较 | 第39-41页 |
4.6 国际经验对我国出版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借鉴 | 第41-43页 |
4.6.1 政府对出版行业的监管力度和监管环节 | 第41页 |
4.6.2 政府监管方式及职能 | 第41-42页 |
4.6.3 出版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我国出版行业政府监管制度改革建议 | 第43-48页 |
5.1 设立法定、独立的监管机构 | 第43页 |
5.2 进一步完善出版监管的法律和法规 | 第43-45页 |
5.3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 第45页 |
5.4 政府引导出版行业自律管理 | 第45-48页 |
5.4.1 健全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 第45-46页 |
5.4.2 强化我国出版行业协会职能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