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自动化生产线与工业机械手 | 第8-10页 |
1.1.1 自动化生产线的定义及特点 | 第8-9页 |
1.1.2 工业机械手及其应用 | 第9-10页 |
1.2 运动仿真技术 | 第10-11页 |
1.3 论文选题及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3.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3.2 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自动线桁架机械手仿真调试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第13-18页 |
2.1 仿真平台开发过程 | 第13-14页 |
2.2 仿真对象具体情况 | 第14页 |
2.3 平台开发方案与模块划分 | 第14-17页 |
2.3.1 预处理模块 | 第16页 |
2.3.2 NC(数控)程序解析模块 | 第16页 |
2.3.3 运动仿真模块 | 第16-17页 |
2.3.4 用户界面模块 | 第17页 |
2.3.5 输出模块 | 第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基于Inventor的模型预处理 | 第18-26页 |
3.1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3.1.1 模型转换方法 | 第18-19页 |
3.1.2 模型的轻量化 | 第19-21页 |
3.2 驱动仿真的实现 | 第21-25页 |
3.2.1 仿真形式的选用 | 第21-22页 |
3.2.2 “时间件”控制原理及其设置 | 第22-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NC(数控)程序解析模块设计 | 第26-37页 |
4.1 NC程序结构分析 | 第26-30页 |
4.1.1 NC程序的结构 | 第26-27页 |
4.1.2 NC程序的程序段格式 | 第27-28页 |
4.1.3 自动线用桁架机械手数控系统功能字 | 第28-30页 |
4.2 NC程序的解析构想和具体实现 | 第30-34页 |
4.2.1 功能字分析 | 第31-32页 |
4.2.2 变量查询 | 第32-34页 |
4.3 与仿真模块的连接 | 第34-36页 |
4.3.1 分段函数的生成 | 第34-36页 |
4.3.2 动作序列的生成 | 第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Inventor二次开发与仿真平台交互设计 | 第37-51页 |
5.1 Inventor API | 第37-40页 |
5.1.1 Inventor API访问方式 | 第37-38页 |
5.1.2 API对象模型(API Object Model) | 第38-40页 |
5.2 Inventor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40-45页 |
5.2.1 如何与API建立通信 | 第40-43页 |
5.2.2 插件的注册与加载 | 第43-45页 |
5.3 二次开发的系统实现 | 第45-50页 |
5.3.1 软件功能集成 | 第45-48页 |
5.3.2 定制用户界面 | 第48-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仿真平台的使用 | 第51-60页 |
6.1 仿真平台工作流程 | 第51页 |
6.2 仿真平台使用 | 第51-5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