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滚动直线导轨副概述 | 第13-15页 |
1.2.1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2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力学解析模型研究 | 第20-36页 |
2.1 概述 | 第20-21页 |
2.2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力学实验 | 第21-23页 |
2.2.1 实验装置与原理 | 第21-22页 |
2.2.2 测试过程与结果 | 第22-23页 |
2.3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力学解析建模 | 第23-29页 |
2.3.1 单个滚珠-沟槽接触解析建模 | 第23-24页 |
2.3.2 滚动直线导轨副解析建模 | 第24-27页 |
2.3.3 解析模型的修正 | 第27-29页 |
2.4 预紧力及静载荷对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2.5 几何参数对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力学有限元模型研究 | 第36-48页 |
3.1 概述 | 第36页 |
3.2 单个滚珠-沟槽有限元建模 | 第36-39页 |
3.3 整体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3.4 组件有限元模型 | 第40-42页 |
3.5 预紧力及静载荷对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4章 滚动直线导轨副动力学解析模型研究 | 第48-70页 |
4.1 概述 | 第48-49页 |
4.2 滚动直线导轨副动力学解析建模 | 第49-58页 |
4.2.1 无阻尼滚动直线导轨副动力学建模 | 第49-52页 |
4.2.2 滚动直线导轨副动力学模型广义力计算 | 第52-53页 |
4.2.3 滚动直线导轨副固有频率及振型 | 第53-54页 |
4.2.4 滚动直线导轨副阻尼的求解 | 第54-55页 |
4.2.5 滚动直线导轨副频响函数分析 | 第55-57页 |
4.2.6 滚动直线导轨副动力学响应分析 | 第57-58页 |
4.3 滚动直线导轨副固有特性研究 | 第58-66页 |
4.3.1 预紧力及静载荷对滚动直线导轨副固有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58-61页 |
4.3.2 几何参数对滚动直线导轨副固有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61-66页 |
4.4 滚动直线导轨副动力学响应研究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滚动直线导轨副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研究 | 第70-76页 |
5.1 概述 | 第70页 |
5.2 滚动直线导轨副动力学有限元建模 | 第70-71页 |
5.3 滚动直线导轨副固有特性研究 | 第71-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工作台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 第76-82页 |
6.1 概述 | 第76页 |
6.2 工作台动力学实验 | 第76-78页 |
6.3 工作台有限元动力学建模 | 第78-79页 |
6.4 工作台固有特性分析 | 第79-8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结论 | 第82-83页 |
7.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