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结构地震失效模式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失效过程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框架结构的地震失效模式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耐震时程法及其在钢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 第18-31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耐震时程法的提出及介绍 | 第18-20页 |
2.3 基于我国抗震规范反应谱的耐震时程曲线 | 第20-21页 |
2.4 钢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耐震时程法 | 第21-23页 |
2.4.1 钢框架结构模型 | 第21-22页 |
2.4.2 基于耐震时程输入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22-23页 |
2.5 钢框架结构耐震时程分析的响应有效性验证 | 第23-30页 |
2.5.1 地震动选取 | 第23-24页 |
2.5.2 耐震时程法与 IDA 的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2.5.3 大震作用下的构件损伤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2.5.4 耐震时程法与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的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钢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及整体抗震能力分析 | 第31-59页 |
3.1 概述 | 第31页 |
3.2 考虑构件退出的分析模型更新法 | 第31-35页 |
3.2.1 分析模型更新方法介绍 | 第31-32页 |
3.2.2 基于分析模型更新法的框架建模 | 第32-35页 |
3.3 框架结构的构件层次失效准则 | 第35-36页 |
3.4 框架结构的结构层次失效准则 | 第36-43页 |
3.4.1 结构失效准则概述 | 第36-38页 |
3.4.2 基于概念判断的机构失效准则 | 第38-40页 |
3.4.3 基于几何约束分析的机构失效准则 | 第40-43页 |
3.5 结构失效模式分析 | 第43-56页 |
3.5.1 地震动选取 | 第43-44页 |
3.5.2 结构失效模式分析 | 第44-51页 |
3.5.3 结构失效发展的规律研究 | 第51-56页 |
3.6 基于倒塌储备系数的整体抗震能力分析 | 第56-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优化 | 第59-93页 |
4.1 概述 | 第59页 |
4.2 优化方法选择 | 第59-60页 |
4.2.1 无约束优化问题 | 第59页 |
4.2.2 有约束优化问题 | 第59-60页 |
4.3 基于大震作用的均匀损伤优化 | 第60-78页 |
4.3.1 优化变量 | 第60-61页 |
4.3.2 优化变量连续化处理 | 第61-62页 |
4.3.3 目标函数 | 第62-63页 |
4.3.4 约束条件 | 第63-65页 |
4.3.5 优化过程 | 第65-66页 |
4.3.6 实例分析及验证 | 第66-78页 |
4.4 基于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极限抗震能力优化 | 第78-85页 |
4.4.1 优化变量、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 第78页 |
4.4.2 优化过程 | 第78-80页 |
4.4.3 实例分析及验证 | 第80-85页 |
4.5 基于机构准则的极限抗震能力优化 | 第85-91页 |
4.5.1 优化变量、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 第85页 |
4.5.2 优化过程 | 第85-86页 |
4.5.3 实例分析及验证 | 第86-9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附录 | 第100-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