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1页 |
| 四、论文的重点 | 第11页 |
| 五、本文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理论分析: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职能 | 第12-23页 |
| 一、政府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市场失灵 | 第12-18页 |
| (一) 政府参与可以解决旅游产业外部性和公共产品问题 | 第12-15页 |
| (二) 政府参与可以解决市场竞争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第15-16页 |
| (三) 政府参与可以纠正旅游经济中的合成谬误现象 | 第16-17页 |
| (四) 政府参与可以有效抑制旅游产业上的周期性波动 | 第17-18页 |
| 二、政府参与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失灵 | 第18-21页 |
| (一) 政府职能越位 | 第18-20页 |
| (二) 政府应有公共职能的缺位 | 第20-21页 |
| 三、旅游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政府与市场职能的优化配置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我国旅游经济中政府职能定位的历史与现状 | 第23-30页 |
| 一、我国旅游业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迁 | 第23-25页 |
| (一) 我国旅游业完全由政府管制时期(1949-1976) | 第23-24页 |
| (二) 旅游业由政治接待型向经济事业型转变(1978年-1985年) | 第24-25页 |
| (三) 政府主导下的旅游市场经济的初步发展(1986年-1997年) | 第25页 |
| (四) 旅游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1997年-) | 第25页 |
|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中当下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 (一) 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 第26页 |
| (二) 旅游行业管理组织机构依然政企不分、事企不分 | 第26-27页 |
| (三) 管理目标专重经济指标,缺乏合理的绩效管理体制 | 第27页 |
| (四) 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7-29页 |
|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没有合理定位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旅游管理中政府职能的国外经验与启示 | 第30-46页 |
| 一、市场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代表国家的经验——以英国为例 | 第30-33页 |
| (一) 英国旅游机构的合理分工 | 第31页 |
| (二) 协议化服务,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 | 第31-32页 |
| (三) 注重市场推广,发展电子旅游 | 第32页 |
| (四) 适时调整旅游发展战略,提高旅游业生产力 | 第32-33页 |
| 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代表国家的经验——以泰国、日本、土耳其为例 | 第33-43页 |
| (一) 以泰国为代表的官方权威管理模式 | 第33-36页 |
| (二) 以日本为代表的官民协办型旅游模式 | 第36-39页 |
| (三) 土耳其模式——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展模式 | 第39-43页 |
| 三、各国经验总结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我国旅游管理中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探索 | 第46-52页 |
| 一、政府职能选择与我国旅游发展模式的关联性分析 | 第46-48页 |
| (一) 旅游发展模式转变的阶段论 | 第46-47页 |
| (二) 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 | 第47-48页 |
| 二、我国旅游管理中政府职能转变应探索的问题 | 第48-49页 |
| (一) 确立平等理念,实行间接管理 | 第48页 |
| (二) 坚持科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 第48页 |
| (三) 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 第48-49页 |
| (四) 完善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合作 | 第49页 |
| (五) 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 | 第49页 |
| 三、我国旅游管理中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探索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资料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