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2 无线网络高能效资源控制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3-2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4页 |
第2章 业务不均匀性建模与异构无线网络能效理论研究 | 第34-62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4-36页 |
2.2 业务分布不均匀性的量化模型 | 第36-48页 |
2.2.1 空间、时间、内容上的业务不均匀分布现象 | 第36-38页 |
2.2.2 业务聚集曲线 | 第38-41页 |
2.2.3 业务聚集系数 | 第41-42页 |
2.2.4 各种业务空间概率分布下的业务聚集系数 | 第42-46页 |
2.2.5 业务在热点和非热点不均匀分布下的业务聚集系数 | 第46-48页 |
2.3 双层异构无线网络的性能及能效理论分析 | 第48-54页 |
2.3.1 系统模型 | 第49页 |
2.3.2 中断概率及空间平均速率理论分析 | 第49-53页 |
2.3.3 网络能效理论分析 | 第53-54页 |
2.4 仿真验证和评估结论 | 第54-5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3章 针对空间不均匀性的传输资源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62-90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62-64页 |
3.2 高能效基站发射功率和站点密度配置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64-71页 |
3.2.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64-66页 |
3.2.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66-71页 |
3.3 结合部分频率复用的高能效带宽分配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71-76页 |
3.3.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71-72页 |
3.3.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72-76页 |
3.4 结合载波聚合的高能效带宽分配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76-81页 |
3.4.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77-79页 |
3.4.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79-81页 |
3.5 仿真验证和评估结论 | 第81-8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第4章 针对时间不均匀性的基站开关及覆盖缩放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90-108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90-91页 |
4.2 高能效基站开关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91-94页 |
4.2.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92页 |
4.2.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92-94页 |
4.3 高能效基站覆盖扩张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94-99页 |
4.3.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95-97页 |
4.3.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97-99页 |
4.4 高能效基站覆盖收缩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99-102页 |
4.4.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99-100页 |
4.4.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100-102页 |
4.5 仿真验证和评估结论 | 第102-10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第5章 针对内容不均匀性的传输模式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108-144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108-109页 |
5.2 基于时间窗口的高能效单播组播混合传输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109-117页 |
5.2.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110-113页 |
5.2.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113-117页 |
5.3 多小区多天线高能效单播组播混合传输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117-126页 |
5.3.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118-121页 |
5.3.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121-126页 |
5.4 实时高能效单播组播混合传输理论和方法研究 | 第126-134页 |
5.4.1 系统模型及理论基础 | 第126-127页 |
5.4.2 方法研究及性能分析 | 第127-134页 |
5.5 仿真验证和评估结论 | 第134-14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4-15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144-147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47-150页 |
缩略语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研究成果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