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异丹叶大黄素(Isorhapontigenin)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录第2-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前言第12-28页
    1.心肌肥厚(大)(cardiac hypertrophy)概述第12-15页
    2.心肌肥厚(大)发生的机制第15-24页
        2.1 心肌肥厚的诱发因素第15-16页
        2.2 心肌细胞表面上的信号传感器第16-17页
        2.3 心肌细胞肥大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7-23页
            2.3.1 蛋白激酶C(PKC)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8-19页
            2.3.2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9-20页
            2.3.3 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第20-21页
            2.3.4 Ca~(2+)及其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第21-23页
            2.3.5 其它途径如JAK/STAT及其介导的信号途径第23页
        2.4 血管紧张素Ⅱ导致心肌肥大的机制第23-24页
    3.心肌肥厚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4.异丹叶大黄素及其类似物白藜芦醇生物活性研究概况第25-27页
    5.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49页
    1.实验材料第28-31页
        1.1 实验动物第28页
        1.2 实验主要试剂(ISO、激活剂、抑制剂)第28页
        1.3 其它试剂和试剂盒第28-29页
        1.4 抗体第29-30页
        1.5 放射性核素第30页
        1.6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0-31页
    2.实验方法第31-49页
        2.1 实验流程第31-32页
        2.2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离和培养第32-33页
            2.2.1 心肌细胞的分离第32页
            2.2.2 心肌细胞的纯化第32页
            2.2.3 心肌细胞生长和活力观察第32-33页
            2.4.4 心肌细胞的处理第33页
        2.3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第33-34页
        2.4 [~3H]亮氨酸掺入分析第34页
        2.5 活性氧(ROS)测定第34-35页
        2.6 心肌细胞H_2O_2水平定量分析第35页
        2.7 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分析第35-36页
            2.7.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第35页
            2.7.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测定第35页
            2.7.3 脂质过氧化(MDA)测定第35-36页
        2.8 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第36-40页
            2.8.1 试剂准备第36-38页
            2.8.2 蛋白提取第38页
            2.8.3 SDS-PAGE电泳第38-39页
            2.8.4 电转移第39页
            2.8.5 杂交第39-40页
        2.9 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第40-45页
            2.9.1 试剂准备第40-41页
            2.9.2 细胞核蛋白提取第41-42页
            2.9.3 探针设计第42-43页
            2.9.4 探针退火第43页
            2.9.5 探针的标记第43页
            2.9.6 探针的纯化第43页
            2.9.7 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第43-44页
            2.9.8 核蛋白与标记的DNA结合第44-45页
            2.9.9 电泳及放射自显影第45页
        2.10 IKK和GSK3β激酶活性分析第45-46页
            2.10.1 IKK活性分析第45-46页
            2.10.2 GSK3β活性分析[Bharti, Donato et al. 2003]第46页
        2.11 大鼠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2.11.1 动物模型建立第46-47页
            2.11.2 动物分组和给药方法第47页
            2.11.3 超声心动图分析第47页
            2.11.4 心重和体重的测定第47页
        2.12 组织病理学分析第47-48页
        2.13 统计学分析第48-49页
实验结果第49-70页
    1.大鼠心肌细胞的鉴定和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分析第49-50页
    2.异丹叶大黄素(ISO)对心肌肥厚发生的影响第50-53页
        2.1 对血管紧张素介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发生的影响第50-52页
        2.2 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第52-53页
    3.ISO对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第53-55页
    4.ISO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第55-56页
    5.ISO抑制AngⅡ诱导的转录因子NF-κB和AP-1活化第56-60页
        5.1 ISO对NF-κB和AP-1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5.2 ISO对IκBα磷酸化与降解以及IKKβ活性的影响第57-58页
        5.3 ISO对c-Fos and 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8-59页
        5.4 NF-κB和AP-1活性对心肌细胞肥大发生的影响第59-60页
    6.ISO对PI3K-Akt-GSK3β/p70S6K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第60-63页
    7.PKC对MAPK信号途径以及NF-κB和AP-1活性的影响第63-65页
    8.ISO对心肌细胞活性氧(ROS)、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65-70页
讨论第70-82页
    1.细胞(体外)和动物(体内)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以及ISO的心肌肥厚抑制作用第70-71页
    2.ISO抑制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第71-81页
        2.1 ISO的抗氧化作用是其抑制心肌肥厚的基本机制第72-75页
        2.2 异丹叶大黄素通过干预心肌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心肌肥厚发生第75-81页
    3.ISO治疗心肌肥厚的应用前景第81-82页
小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3页
文献综述第93-105页
英文名词及缩写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个人简历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桩平台振动控制研究
下一篇:唐古特山莨菪毛状根托品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