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捷联惯导系统中激光陀螺温度补偿技术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1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6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6页 |
1.1.2 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6页 |
1.2 激光陀螺温度补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10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2 激光陀螺温度特性分析 | 第11-19页 |
2.1 激光陀螺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2.2 温度对激光陀螺输出影响分析 | 第12-17页 |
2.2.1 温度对稳频机构的影响 | 第13-15页 |
2.2.2 温度对抖动机构的影响 | 第15页 |
2.2.3 温度对光学机构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4 温度对物理特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5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 | 第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3 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19-43页 |
3.1 单陀螺温度场仿真 | 第19-33页 |
3.1.1 有限元法求解温度场原理 | 第19-20页 |
3.1.2 某型激光陀螺结构特点及温度特性 | 第20页 |
3.1.3 激光陀螺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0-26页 |
3.1.4 温度对单陀螺结构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5 瞬态温度场仿真 | 第30-33页 |
3.1.6 温度补偿模型测温点配置 | 第33页 |
3.2 系统温度场仿真 | 第33-42页 |
3.2.2 温度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3.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3.2.5 系统热变形分析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激光陀螺温度补偿模型实验研究 | 第43-62页 |
4.1 激光陀螺温度特性测试实验 | 第43-50页 |
4.1.1 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4.1.2 激光陀螺恒温实验 | 第44-46页 |
4.1.3 激光陀螺变温试验 | 第46-50页 |
4.2 激光陀螺温度补偿模型的建立 | 第50-57页 |
4.2.1 激光陀螺单温度点动态温度补偿模型 | 第50页 |
4.2.2 变温环境下静态温度补偿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2.3 变温环境下动态温度补偿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4.2.4 温度实验方案的改进 | 第54-57页 |
4.3 温度补偿模型温度点的配置方案对比 | 第57-60页 |
4.3.1 单温度点补偿效果对比 | 第57-58页 |
4.3.2 两温度点补偿效果对比 | 第58-59页 |
4.3.3 三温度点补偿效果对比 | 第59-60页 |
4.4 温度补偿模型效果验证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激光陀螺安装误差温度标定 | 第62-70页 |
5.1 系统中陀螺温度特性分析 | 第62-65页 |
5.2 激光陀螺温度标定 | 第65-67页 |
5.2.1 陀螺安装误差的温度标定 | 第65-67页 |
5.2.2 陀螺常值零偏的温度标定 | 第67页 |
5.3 导航验证 | 第67-69页 |
5.3.1 自然升温导航验证 | 第67-68页 |
5.3.2 系统变温导航验证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 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