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儿童罪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虐待儿童行为概述 | 第10-14页 |
(一) 虐待儿童行为的概念及类型 | 第10-12页 |
1. 虐待儿童行为的概念 | 第10-11页 |
2. 虐待儿童行为的类型 | 第11-12页 |
(二) 虐待儿童行为产生的原因 | 第12-14页 |
1. 虐待儿童行为的文化因素 | 第12页 |
2. 虐待儿童行为的社会因素 | 第12-13页 |
3. 虐待儿童行为的家庭因素 | 第13页 |
4. 虐待儿童行为的个人因素 | 第13-14页 |
二、虐待儿童行为入刑的必要性审查与正当化根据 | 第14-22页 |
(一) 虐待儿童行为入刑的必要性审查 | 第14-17页 |
1. 虐待儿童行为的普遍存在 | 第14-15页 |
2. 现行法律框架下规制虐待儿童行为之困境 | 第15-17页 |
3. 完善虐待儿童行为立法是国际立法的趋势 | 第17页 |
(二) 虐待儿童行为入刑的正当化根据 | 第17-22页 |
1. 刑事政策的应对性 | 第17-18页 |
2. 立法的犯罪化根据 | 第18-20页 |
3. 域外虐待儿童行为刑事立法的考察 | 第20-22页 |
三、虐待儿童行为刑法规制的路径选择 | 第22-26页 |
(一) 虐待儿童行为入刑的学界争议 | 第22-24页 |
1. 独立成罪说 | 第22页 |
2. 修正现行罪名说 | 第22-23页 |
3. 现行法律规制说 | 第23-24页 |
(二) 我国虐待儿童行为入刑的路径选择 | 第24-26页 |
1. 立法模式 | 第25页 |
2. 刑法保护法益和犯罪对象的限定 | 第25页 |
3. 犯罪客观方面确定 | 第25-26页 |
四、关于设立虐待儿童罪的立法建议 | 第26-34页 |
(一) “虐待儿童罪”规范化界定 | 第26-31页 |
1. “虐待儿童罪”的客体要件 | 第26-27页 |
2. “虐待儿童罪”的客观方面要件 | 第27-29页 |
3. “虐待儿童罪”的主体要件 | 第29-30页 |
4. “虐待儿童罪”的主观方面要件 | 第30-31页 |
(二) “虐待儿童罪”的认定与救助 | 第31-34页 |
1. “虐待儿童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竞合问题 | 第31-32页 |
2. “虐待儿童罪”的追诉模式 | 第32-33页 |
3. 增加相关机构、组织的公益诉讼资格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