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施工综合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1.2.1 国外绿色施工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国内绿色施工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绿色施工及评价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30页 |
| 2.1 绿色建筑的涵义及特点 | 第18-20页 |
| 2.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 第18-19页 |
| 2.1.2 绿色建筑的特点 | 第19-20页 |
| 2.2 绿色施工 | 第20-23页 |
| 2.2.1 绿色施工的概念 | 第20-21页 |
| 2.2.2 绿色施工的特点 | 第21-22页 |
| 2.2.3 绿色施工的原则 | 第22页 |
| 2.2.4 绿色施工的内容 | 第22-23页 |
| 2.2.5 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联系 | 第23页 |
| 2.3 绿色施工评价 | 第23-25页 |
| 2.3.1 绿色施工评价意义 | 第23-24页 |
| 2.3.2 绿色施工评价内容 | 第24-25页 |
| 2.4 评价权重及评价方法研究 | 第25-30页 |
| 2.4.1 评价指标权重方法的研究 | 第25-27页 |
| 2.4.2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第27-30页 |
| 3 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6页 |
| 3.1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结构层次模型 | 第30-33页 |
|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0页 |
| 3.1.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3页 |
| 3.3 指标评价标准 | 第33-36页 |
| 4 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 | 第36-53页 |
| 4.1 基于熵权-AHP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 第36-47页 |
| 4.1.1 选择计算权重的方法 | 第36页 |
| 4.1.2 建立熵权-AHP法决策模型 | 第36-47页 |
| 4.2 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施工评价模型 | 第47-53页 |
| 4.2.1 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47页 |
| 4.2.2 灰色聚类评估模型 | 第47-53页 |
| 5 绿色施工评价案例 | 第53-58页 |
| 5.1 工程概况 | 第53页 |
| 5.2 模拟过程 | 第53页 |
| 5.3 模拟评价 | 第53-5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结论 | 第58页 |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