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就业质量内涵 | 第14-15页 |
1.2.2 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2.3 就业质量的测算 | 第16-17页 |
1.2.4 综述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数据来源 | 第18-19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质量差异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劳动力 | 第21页 |
2.1.2 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工与农民工就业 | 第21-22页 |
2.1.3 城市本地劳动力 | 第22页 |
2.1.4 人力资本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回顾 | 第22-27页 |
2.2.1 劳动力流动理论 | 第22-23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劳动力市场理论 | 第24页 |
2.2.4 二元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24-26页 |
2.2.5 工资理论 | 第26-27页 |
2.3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质量差异的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沈阳市总体就业背景与现状 | 第28-37页 |
3.1 就业背景 | 第28-33页 |
3.1.1 户籍制度的不断放开 | 第28-31页 |
3.1.2 沈阳市农民工和城市劳动力就业的经济环境 | 第31-33页 |
3.2 沈阳市总体就业现状与结构 | 第33-37页 |
3.2.1 沈阳市农民工就业现状 | 第33页 |
3.2.2 沈阳市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及状况 | 第33-34页 |
3.2.3 沈阳市劳动力产业就业结构及比例 | 第34页 |
3.2.4 沈阳市劳动力行业就业结构 | 第34-35页 |
3.2.5 沈阳市劳动力职业结构状况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异 | 第37-69页 |
4.1 描述性统计 | 第37-62页 |
4.1.1 初职差异 | 第37-51页 |
4.1.2 职业流动方向差异 | 第51-53页 |
4.1.3 流动次数差异 | 第53-62页 |
4.2 计量分析 | 第62-67页 |
4.3 本章结论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条件差异 | 第69-107页 |
5.1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强度差异 | 第69-99页 |
5.1.1 描述性统计 | 第69-97页 |
5.1.2 计量分析 | 第97-99页 |
5.1.3 简要结论 | 第99页 |
5.2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作环境差异 | 第99-106页 |
5.2.1 描述性统计 | 第99-103页 |
5.2.2 计量分析 | 第103-106页 |
5.2.3 简要结论 | 第106页 |
5.3 本章结论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收入差异 | 第107-133页 |
6.1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工资差异 | 第107-116页 |
6.1.1 基于行业的就业工资差异 | 第107-111页 |
6.1.2 基于职业的就业工资差异 | 第111-116页 |
6.2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差异 | 第116-123页 |
6.2.1 描述性统计 | 第116-121页 |
6.2.2 计量分析 | 第121-123页 |
6.2.3 简要结论 | 第123页 |
6.3 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收入满意度差异 | 第123-131页 |
6.3.1 描述性统计 | 第123-128页 |
6.3.2 计量分析 | 第128-131页 |
6.3.3 简要结论 | 第131页 |
6.4 本章结论 | 第131-13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33-136页 |
7.1 结论 | 第133-134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34-135页 |
7.3 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附录 | 第14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