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问题由来 | 第8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本文难点和创新点 | 第9页 |
第四节 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第五节 论证逻辑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六节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新中国兵役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兵役制度发展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第一次兵役制度改革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第二次兵役制度改革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第三次兵役制度改革 | 第20-21页 |
第五节 第四次兵役制度改革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兵役制度的特点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基本完善的兵役法律体系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基本形成平衡型军人权利义务关系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兵役政策调整功能不断完善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民兵和预备役制度的有益补充 | 第27-28页 |
第五节 基层主力军的士官制度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兵役制度的问题和困境 | 第30-44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兵役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一、义务兵发展路子过窄,难以吸引高素质兵员限期服役 | 第31页 |
二、走留矛盾突出,军官和士官职业化发展受限 | 第31-32页 |
三、兵役法律体系存在执行漏洞 | 第32-33页 |
四、现有兵役制度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3-34页 |
五、现有兵役制度不能满足新军事变革的需求 | 第34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兵役制度的制度困境 | 第34-38页 |
一、军官职业化发展受限 | 第34-35页 |
二、义务兵兵员征募成本日益增高 | 第35-36页 |
三、兵役负担分配不合理 | 第36页 |
四、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缺陷 | 第36-37页 |
五、军事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兵役制度的环境困境 | 第38-44页 |
一、军事人口发展逐步进入萎缩期 | 第38-40页 |
二、兵役制度与经济社会体制发展脱节 | 第40页 |
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义务兵役制度冲突不断 | 第40-41页 |
四、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需要 | 第41页 |
五、国际格局和安全环境发生变化 | 第41-42页 |
六、新科技革命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当代兵役制度发展道路 | 第44-56页 |
第一节 现代兵役制度发展道路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现代兵役制度发展根源分析 | 第46-49页 |
一、政治博弈是推动现代兵役制度发展的最直接动力 | 第46页 |
二、经济发展是推动现代兵役制度发展的物质基础 | 第46-47页 |
三、科技革命是现代兵役制度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47-48页 |
四、安全环境是现代兵役制度发展的外部条件 | 第48页 |
五、人口发展是现代兵役制度发展的社会因素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主流国家全志愿兵役制度发展道路分析 | 第49-56页 |
一、主流兵役制度比较分析 | 第49-51页 |
二、当前全志愿兵役制的发展趋势和优劣 | 第51-53页 |
三、美国全志愿兵役制度发展模式 | 第53-54页 |
四、德国全志愿兵役制度发展道路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未来中国兵役制度职业化发展政策动力和基本构想 | 第56-63页 |
第一节 未来中国兵役制度职业化发展的政策动力 | 第56-58页 |
第二节 中国实行全志愿兵役制度基本构想 | 第58-63页 |
一、中国志愿兵役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58-59页 |
二、未来中国兵役制度多阶段职业化发展道路 | 第59-63页 |
(一) 改革和完善中国的义务兵役制保障兵源稳定 | 第59页 |
(二) 完善地方专门兵役机构,改革兵役登记模式 | 第59-60页 |
(三) 建立志愿兵能力测试系统 | 第60页 |
(四) 不断完善与国家社会保障相衔接的兵役保障制度和激励制度 | 第60页 |
(五) 完善军人薪酬体系,提高待遇水平 | 第60-61页 |
(六) 完善兵役法治建设,加大征兵执法力度 | 第61页 |
(七)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职业化军官制度 | 第61页 |
(八) 进一步不断健全士官征召和管理制度 | 第61-62页 |
(九) 构建多元的兵役主体制度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附录1:世界主要国家兵役制度一览表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感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