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内资BOT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模型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9-16页
        1.1.1 BOT 公路项目融资结构与融资程序第11-16页
    1.2 相关学科发展及研究综述第16-21页
        1.2.1 工程风险经济评价方面第17-18页
        1.2.2 实物期权发展及研究综述第18-21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结构与创新第21-24页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21-22页
        1.3.2 创新之处第22-24页
第二章 内资 BOT 公路项目投资的工程风险经济研究第24-45页
    2.1 内资BOT 公路项目系统分析第24-25页
    2.2 内资BOT 公路项目总投资动态预测模型及工程经济风险分析第25-37页
        2.2.1 内资BOT 公路项目总投资构成及动态预测模型的提出第25-28页
        2.2.2 物价指数动态预测模型的提出及其简要讨论第28-33页
        2.2.3 利率的预测第33-34页
        2.2.4 内资BOT 公路项目总投资现值风险分析第34-35页
        2.2.5 算例第35-37页
    2.3 交通量的预测第37-43页
        2.3.1 公路远景年交通量综述第37-38页
        2.3.2 交通量年平均预测的方法与模型第38-41页
        2.3.3 算例第41-43页
    2.4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内资 BOT 公路项目的实物期权分析第45-71页
    3.1 实物期权的理论发展第45-48页
        3.1.1 实物期权的产生背景第45-46页
        3.1.2 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第46-47页
        3.1.3 实物期权的特性第47-48页
    3.2 实物期权的概念和类型第48-53页
        3.2.1 实物期权的概念第48-49页
        3.2.2 实物期权的类型第49-53页
    3.3 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第53-56页
        3.3.1 偏微分方程法(PDE)第53-54页
        3.3.2 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第54-55页
        3.3.3 仿真法(Simulations)第55-56页
    3.4 公路项目投资决策的传统方法第56-63页
    3.5 内资BOT 公路项目中实物期权分析第63-67页
        3.5.1 内资BOT 公路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模型中的实物期权理论基础.第63-66页
        3.5.2 内资BOT 公路项目中实物期权的应用程序第66-67页
    3.6 实物期权应用于内资BOT 公路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基本原理第67-70页
    3.7 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内资 BOT 公路项目投资决策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第71-84页
    4.1 基本概念第71-74页
        4.1.1 基本假设第71页
        4.1.2 内资BOT 公路项目的投资价值第71-72页
        4.1.3 影响实物期权价值的几种因素第72-74页
    4.2 数学模型第74-82页
        4.2.1 伊托定理(Ito’s Lemma)的介绍第75页
        4.2.2 增长期权投资价值的数学模型第75-80页
        4.2.3 内资BOT 公路项目增长期权数学模型中参数的确定第80-82页
    4.3 模型的扩展与修正第82-83页
    4.4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内资 BOT 公路项目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分析第84-92页
    5.1 博弈分析理论第84-86页
        5.1.1 博弈论的定义第85页
        5.1.2 博弈论的分类第85-86页
    5.2 内资BOT 公路项目投资期权博弈分析方法第86-91页
        5.2.1 期权博弈方法第86-88页
        5.2.2 内资BOT 公路项目期权定价博弈分析第88-91页
    5.3 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实证研究第92-102页
    6.1 山东省某黄河公路大桥建设案例分析第92-96页
    6.2 山西省某高速公路建设案例分析第96-100页
    6.3 成果分析第100-101页
    6.4 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02-105页
    7.1 全文总结第102-103页
    7.2 发展前景与不足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6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能力的维度、层次及层次演进研究
下一篇:邓小平对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