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核心概念 | 第11-12页 |
1.5 文献回顾 | 第12-19页 |
1.5.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5.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第二章 M保障房社区独居老人初步摸底 | 第19-27页 |
2.1 M社区独居老人的现状 | 第19-21页 |
2.1.1 M社区独居老人的年龄分布及身体健康状况 | 第19-20页 |
2.1.2 M社区独居老人的经济收入状况 | 第20页 |
2.1.3 M社区独居老人的社会交往状况 | 第20-21页 |
2.1.4 M社区独居老人的精神生活状况 | 第21页 |
2.2 M社区独居老人的需求评估 | 第21-27页 |
2.2.1 “我的衣食住行” | 第21-22页 |
2.2.2 “想要稳稳地生活” | 第22-23页 |
2.2.3 “走出自我的世界” | 第23-24页 |
2.2.4 “谢谢你的相信” | 第24-25页 |
2.2.5 “我一定可以”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小组工作介入M社区独居老人的前期筹备 | 第27-32页 |
3.1 活动背景 | 第27页 |
3.2 组员招募 | 第27-29页 |
3.3 小组计划书的制定 | 第29-32页 |
3.3.1 活动名称 | 第29页 |
3.3.2 活动理念 | 第29页 |
3.3.3 理论支撑 | 第29-30页 |
3.3.4 小组目标与小组特征 | 第30页 |
3.3.5 活动安排 | 第30-31页 |
3.3.6 预计困难与解决方法 | 第31页 |
3.3.7 评估方法 | 第31页 |
3.3.8 所需资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小组工作在M社区独居老人互助网络建构中的中期应用 | 第32-47页 |
4.1 相聚是缘 | 第32-35页 |
4.1.1 活动流程 | 第32-33页 |
4.1.2 活动记录 | 第33-34页 |
4.1.3 评估与反思 | 第34-35页 |
4.2 分享为乐 | 第35-38页 |
4.2.1 活动流程 | 第35页 |
4.2.2 活动记录 | 第35-37页 |
4.2.3 评估与反思 | 第37-38页 |
4.3 相知是福 | 第38-41页 |
4.3.1 活动流程 | 第38页 |
4.3.2 活动记录 | 第38-40页 |
4.3.3 评估与反思 | 第40-41页 |
4.4 相助于心 | 第41-44页 |
4.4.1 活动流程 | 第41页 |
4.4.2 活动记录 | 第41-44页 |
4.4.3 评估与反思 | 第44页 |
4.5 真情不断 | 第44-47页 |
4.5.1 活动流程 | 第44-45页 |
4.5.2 活动记录 | 第45-46页 |
4.5.3 评估与反思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小组工作介入M社区独居老人互助网络建构的后期评估 | 第47-51页 |
5.1 评估方法 | 第47页 |
5.1.1 前测与后测 | 第47页 |
5.1.2 测量目标行为 | 第47页 |
5.1.3 观察评价 | 第47页 |
5.2 小组工作介入M社区独居老人互助网络建构的应用评估 | 第47-51页 |
5.2.1 组员的表现评估 | 第48-49页 |
5.2.2 社工的表现评估 | 第49页 |
5.2.3 工作技巧评估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1-54页 |
6.1 小组工作介入M社区独居老人建构互助网络的贡献及局限 | 第51-52页 |
6.1.1 小组工作介入M社区独居老人建构互助网络的贡献 | 第51页 |
6.1.2 小组工作介入M社区独居老人建构互助网络的局限 | 第51-52页 |
6.2 完善M社区独居老人建构互助网络的建议 | 第52-54页 |
6.2.1 独居老人自身的角度 | 第52页 |
6.2.2 家庭、社区与政府的角度 | 第52-53页 |
6.2.3 社会工作的角度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