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对话理论的溯源与阐释 | 第14-26页 |
2.1 中西方对话理论的阐释 | 第14-21页 |
2.1.1 中国对话理论 | 第14-16页 |
2.1.2 西方对话理论 | 第16-21页 |
2.2 解读对话 | 第21-26页 |
2.2.1 对话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2 对话的特征 | 第22-24页 |
2.2.3 对话的原则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对话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26-35页 |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调查分析 | 第26-28页 |
3.1.1 现状调查 | 第26-27页 |
3.1.2 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3.2 对话理论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必要性 | 第28-31页 |
3.2.1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困境 | 第28-31页 |
3.2.2 对话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 第31页 |
3.3 对话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涵义与特征 | 第31-33页 |
3.3.1 对话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涵义 | 第31页 |
3.3.2 对话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 | 第31-33页 |
3.4 对话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 | 第33-35页 |
3.4.1 理论价值: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 | 第33-34页 |
3.4.2 实践价值:为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指导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对话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路径 | 第35-53页 |
4.1 人性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前提的探寻 | 第36-40页 |
4.1.1 遵循自由的对话 | 第36-37页 |
4.1.2 主动倾听的对话 | 第37-38页 |
4.1.3 激发兴趣的对话 | 第38-39页 |
4.1.4 提倡包容的对话 | 第39-40页 |
4.2 双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的构建 | 第40-44页 |
4.2.1 构建师生和谐交往模式 | 第40-43页 |
4.2.2 强化学生内化自育模式 | 第43-44页 |
4.3 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载体的创设 | 第44-49页 |
4.3.1 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载体 | 第44-45页 |
4.3.2 建立高效的教育管理载体 | 第45-46页 |
4.3.3 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46-47页 |
4.3.4 创新心理咨询载体 | 第47-49页 |
4.4 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方法的优化 | 第49-53页 |
4.4.1 价值导向:凸显教师言传身教的引领示范法 | 第49-50页 |
4.4.2 辩证思维:注重沟通与交流的疏导教育法 | 第50-51页 |
4.4.3 系统分析:加强对话多类别的情境创设法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