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钧诗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曾广钧生平及家学渊源 | 第12-26页 |
第一节 家世简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生平事迹 | 第13-17页 |
一、读书时期 | 第13-14页 |
二、为官时期 | 第14-16页 |
三、退隐时期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曾氏三代诗歌述评 | 第17-26页 |
一、曾氏三代诗歌创作概述 | 第17-23页 |
二、曾氏三代诗学传承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曾广钧与近代诗坛 | 第26-37页 |
第一节 曾广钧与湖湘诗派 | 第26-29页 |
第二节 曾广钧与西昆派 | 第29-33页 |
第三节 曾广钧与近代其它诗派 | 第33-37页 |
第三章 曾广钧诗歌述评 | 第37-71页 |
第一节 诗歌创作概述 | 第37-39页 |
第二节 诗歌思想内容 | 第39-60页 |
一、诗史之作 | 第39-47页 |
二、咏怀之作 | 第47-51页 |
三、缘情之作 | 第51-57页 |
四、纪游之作 | 第57-60页 |
第三节 诗歌艺术特色 | 第60-71页 |
一、沈博绝丽,技法纯熟 | 第61-64页 |
二、词谲意曲,托讽深重 | 第64-67页 |
三、学问化倾向 | 第67-71页 |
第四章 曾广钧诗学思想述评 | 第71-77页 |
第一节 诗学宗趣 | 第71-72页 |
第二节 诗学主张 | 第72-77页 |
一、诗以美刺,重视诗教传统 | 第72-74页 |
三、以诗纪事,重视诗史意识 | 第74-75页 |
四、不徒言复古,文质并重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曾广钧的诗史地位与影响 | 第77-81页 |
第一节 曾广钧的诗史地位 | 第77-79页 |
第二节 曾广钧诗歌的影响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注释 | 第82-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96-97页 |
后记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