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 第7-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8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8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一、关于雷锋媒介形象的研究文献 | 第8-9页 |
二、关于《人民日报》中雷锋形象的研究文献 | 第9-10页 |
三、关于互联网上雷锋形象的研究文献 | 第10页 |
四、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总体评价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选择和重构:官方话语中的雷锋形象 | 第13-34页 |
第一节 话语分析与两个舆论场 | 第13-15页 |
一、话语与话语分析 | 第13-15页 |
二、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 | 第15页 |
第二节 50年来《人民日报》中的雷锋形象 | 第15-29页 |
一、宏观分析:政治符号向优秀道德典型的转变 | 第15-23页 |
二、微观解读:雷锋形象建构中的媒介话语策略 | 第23-29页 |
第三节 50年来《人民日报》中雷锋形象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一、革命斗争思维下雷锋形象的建构归因 | 第29-32页 |
二、改革发展思维下雷锋形象的建构归因 | 第32-33页 |
三、和谐发展思维下雷锋形象的建构归因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戏仿与挪用:民间话语中的雷锋形象 | 第34-44页 |
第一节 50年来大众对雷锋形象的解读 | 第34-37页 |
一、威权政治下的支配式解读 | 第34-35页 |
二、市场经济下的协商式解读 | 第35-36页 |
三、多元化思想中的对抗式解读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互联网中的雷锋形象 | 第37-40页 |
一、被质疑的雷锋 | 第37-39页 |
二、被恶搞的雷锋 | 第39页 |
三、被颠覆的雷锋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民间话语中雷锋形象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一、大众文化的狂欢 | 第40-41页 |
二、媒介技术的助力 | 第41-42页 |
三、市场与政治的博弈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和谐共生,打通两个舆论场 | 第44-47页 |
第一节 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 | 第44-46页 |
一、挖掘现实典型,坐实从“神”到“人”的转变 | 第44-45页 |
二、选准利益契合点,追求刚性话题柔性表达 | 第45页 |
三、打造立体化舆论传播阵地,科学引导社会情绪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设想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