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经济学论文

排污权交易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英文摘要第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主导思想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13-16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第16-18页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8-21页
第二章 排污权交易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第21-49页
    第一节 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及环境政策的选择第21-27页
        2.1.1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1页
        2.1.2 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第21-23页
        2.1.3 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第23-25页
        2.1.4 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倡导第25-27页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第27-32页
        2.2.1 外部性理论的提出第27页
        2.2.2 外部效应的原理第27-28页
        2.2.3 最优外部效应第28-29页
        2.2.4 用税收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的建议第29-32页
    第三节 市场与产权——科斯定理第32-38页
        2.3.1 关于产权问题的讨论第32-34页
        2.3.2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市场途径第34-36页
        2.3.3 正确评价科斯定理第36-38页
    第四节 产权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排污权交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38-42页
        2.4.1 排污权交易思想的产生第38-39页
        2.4.2 鲍默尔和奥茨对排污权交易系统的论证第39页
        2.4.3 泰坦伯格对排污权交易的论述第39-40页
        2.4.4 国内学者对排污权交易理论的一些认识第40-42页
    第五节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引入——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的解释第42-49页
        2.4.1 制度的内涵和构成第42-44页
        2.4.2 交易费用理论第44-45页
        2.4.3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第45-49页
第三章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和引入的一般分析第49-65页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的构成与原理第49-53页
        3.1.1 排污权交易的构成第49-50页
        3.1.2 排污权交易的发展第50-51页
        3.1.3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原理第51-53页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的特点第53-55页
        3.2.1 排污权交易的特点第53-54页
        3.2.2 排污权交易的适用条件第54-55页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问题第55-63页
        3.3.1 确认环境产权第55-56页
        3.3.2 确定排污总量第56页
        3.3.3 分配总量配额第56-58页
        3.3.4 建立排污权交易的竞争性第58-60页
        3.3.5 确定交易范围第60-61页
        3.3.6 对排污权交易市场的监管第61-63页
    第四节 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一般分析第63-65页
第四章 排污权交易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第65-81页
    第一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体系的特性及运用第65-68页
        4.1.1 对三种基本模式的描述第65-66页
        4.1.2 各类交易体系的特性和运用第66-68页
    第二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历史和典型案例分析第68-74页
        4.2.1 早期的补偿政策第68页
        4.2.2 气泡政策第68页
        4.2.3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确认第68-69页
        4.2.4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第69-74页
    第三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的经验和启示第74-79页
        4.3.1 ERC模式下实施排污权交易的经验总结第74页
        4.3.2 总量——分配模式实践中的启示第74-76页
        4.3.3 从实际项目运作中获得的启示第76-77页
        4.3.4 其他在设计方面的启示第77-79页
    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关键设计因素第79-81页
第五章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第81-99页
    第一节 中国现有的污染控制政策第81-87页
        5.1.1 总体情况第81-82页
        5.1.2 排污收费制度第82-84页
        5.1.3 排放总量控制第84-85页
        5.1.4 排污许可证制度第85-87页
    第二节 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现实可能性第87-91页
        5.2.1 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第87-88页
        5.2.2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践第88-91页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引进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第91-94页
        5.3.1 实行排污权交易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第91-92页
        5.3.2 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有助于推进我国现有环境政策的有效执行第92-93页
        5.3.3 实行排污权交易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第93-94页
    第四节 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第94-98页
        5.4.1 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第94-95页
        5.4.2 以“面源”为主的污染特点第95-96页
        5.4.3 排污权交易面临更高的交易费用第96-98页
    第五节 结论第98-99页
第六章 设计适合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第99-117页
    第一节 总量分配与排污权信用交易第99-104页
        6.1.1 排污权交易模式的选择第99-100页
        6.1.2 总量分配模式的优化第100-101页
        6.1.3 确定总量第101-102页
        6.1.4 排污权的初始分配第102-104页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构建第104-109页
        6.2.1 排污权交易区域的布设第104-105页
        6.2.2 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的供求结构第105-107页
        6.2.3 建立市场规则第107-108页
        6.2.4 交易的激励第108-109页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政府职能第109-112页
        6.3.1 建立新的监管体系第109-110页
        6.3.2 监测和登记第110-111页
        6.3.3 市场调控第111-112页
    第四节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外部条件第112-115页
        6.4.1 法律上的条件第112-113页
        6.4.2 企业环境第113页
        6.4.3 金融市场条件第113页
        6.4.4 政策条件第113-115页
    第五节 结论第115-117页
第七章 整合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现行环境政策第117-131页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其它政策结合的必要性第117-121页
        7.1.1 排污权交易制度存在局限性第117-118页
        7.1.2 环境目标体系的能控性第118-119页
        7.1.3 环境政策组合运用的含义第119-121页
    第二节 典型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第121-125页
        7.2.1 排污收费第121-122页
        7.2.2 命令控制政策第122-125页
    第三节 整合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第125-128页
        7.3.1 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效果比较第125-126页
        7.3.2 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的互动关系第126-127页
        7.3.3 用排污收费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第127-128页
    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与非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第128-130页
        7.4.1 行政手段第128页
        7.4.2 法律手段第128-129页
        7.4.3 公众参与第129页
        7.4.4 排污权交易与其他环境政策综合运用的原则第129-130页
    第五节 结论第130-131页
第八章 排污权交易在上海实施的案例分析第131-145页
    第一节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与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第131-136页
    第二节 黄浦江上游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中的几个问题第136-140页
        8.2.1 总量控制的制度存在缺陷第136-137页
        8.2.2 排污权交易存在地域的局限性第137-138页
        8.2.3 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完善第138-140页
    第三节 上海市实施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改进建议第140-143页
        8.3.1 改进排污权交易的运作模式第140-141页
        8.3.2 建立配套的区域性管理机构第141-142页
        8.3.3 完善总量控制排污收费制度第142-143页
    第四节 结论第143-145页
结语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7页
后记第157-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完全双二次有限体积元法
下一篇:精神分裂症复诊患者社会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