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3.2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2 创新点 | 第12页 |
1.5 本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5.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5.2 研究时段界定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山东地区早期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概况 | 第14-22页 |
2.1 山东地区早期党组织群众工作的基础 | 第14-16页 |
2.1.1 群众工作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4-15页 |
2.1.2 山东党组织本身活动所具备的条件 | 第15-16页 |
2.2 山东地区早期党组织群众工作的内容 | 第16-19页 |
2.2.1 分析研究群众 | 第16-17页 |
2.2.2 宣传教育群众 | 第17-18页 |
2.2.3 帮助服务群众 | 第18页 |
2.2.4 组织发动群众 | 第18-19页 |
2.3 山东地区早期党组织群众工作的成果 | 第19-21页 |
2.3.1 创办了大量报刊杂志 | 第19页 |
2.3.2 成立党团组织和各种群众团体 | 第19-20页 |
2.3.3 掀起了山东地区群众运动的高潮 | 第20页 |
2.3.4 对全国其他地区群众运动的声援和支持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山东地区早期党组织群众工作的亮点和经验教训 | 第22-30页 |
3.1 山东地区早期党组织群众工作亮点 | 第22-24页 |
3.1.1 首创吃工头、“借粮”的群众工作方法 | 第22页 |
3.1.2 开展非基督教辩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 第22-23页 |
3.1.3 巧借国民运动之力,掀起山东大革命热潮 | 第23页 |
3.1.4 利用敌人内部裂痕,燃起山东劳工运动之火 | 第23-24页 |
3.2 山东地区早期党组织群众工作主要经验 | 第24-27页 |
3.2.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团组织和发动群众 | 第24-25页 |
3.2.2 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做好宣传工作 | 第25-26页 |
3.2.3 善于凝聚社会力量进行群众工作 | 第26页 |
3.2.4 群众工作策略机动灵活 | 第26-27页 |
3.3 山东地区早期党组织群众工作教训 | 第27-29页 |
3.3.1 组织工作不严密,群众运动遭到破坏 | 第27-28页 |
3.3.2 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群众中的威信受到影响 | 第28页 |
3.3.3 群众工作不全面,对农民妇女不够重视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山东早期党组织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 | 第30-38页 |
4.1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 第30-31页 |
4.1.1 始终秉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群众工作理念 | 第30页 |
4.1.2 坚持以群众为先的观点 | 第30-31页 |
4.1.3 坚定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而奋斗的共产主义革命信念 | 第31页 |
4.2 加强党组织建设 | 第31-34页 |
4.2.1 加强党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 第31-32页 |
4.2.2 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 第32-33页 |
4.2.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 第33页 |
4.2.4 加强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建设廉洁型党组织 | 第33-34页 |
4.3 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群众工作艺术水平 | 第34-37页 |
4.3.1 加强新时期群众状况的调查研究 | 第34-35页 |
4.3.2 在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意见 | 第35页 |
4.3.3 改进宣传工作方式,以正确舆论引导群众 | 第35-36页 |
4.3.4 增强党员人格魅力,感召人民群众 | 第36-37页 |
4.3.5 办实事、办好事,满足群众利益诉求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