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机参数标定简介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机参数标定方法简介 | 第11-13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动态包络线检测现场标定方案设计 | 第15-29页 |
2.1 测量方案选择 | 第15-19页 |
2.1.1 测量对象特点 | 第15-17页 |
2.1.2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介绍 | 第17-19页 |
2.2 现场标定条件分析 | 第19-20页 |
2.3 现场三维控制场的设计 | 第20-27页 |
2.3.1 整体框架设计 | 第20-25页 |
2.3.2 点光源设计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相机内参数的现场标定 | 第29-44页 |
3.1 相机成像模型 | 第29-36页 |
3.1.1 小孔成像模型 | 第29-32页 |
3.1.2 实际相机成像模型 | 第32-36页 |
3.2 相机内参数标定 | 第36-39页 |
3.2.1 相机内参数标定要求及标定系统建立 | 第36-37页 |
3.2.2 相机内参数共线性约束优化标定算法 | 第37-39页 |
3.3 内参数标定的优化及实验验证 | 第39-42页 |
3.3.1 关于内参标定点数目的选择 | 第40-41页 |
3.3.2 关于三维控制场相对位置的选择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空间位置关系的标定 | 第44-55页 |
4.1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模型 | 第44-45页 |
4.2 双相机位置关系标定 | 第45-47页 |
4.3 相机坐标系与铁轨中心线坐标系位置关系标定 | 第47-50页 |
4.3.1 铁轨中心线坐标系的建立 | 第47-48页 |
4.3.2 相机坐标系与铁轨中心线坐标系位置关系标定算法 | 第48-50页 |
4.4 空间位置关系标定方法优化 | 第50-54页 |
4.4.1 关于标定点的数目选择 | 第50-52页 |
4.4.2 关于标定点的空间布局分析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实验验证 | 第55-67页 |
5.1 测量系统参数标定实验 | 第55-60页 |
5.1.1 现场参数一体化标定验证实验 | 第55-58页 |
5.1.2 现场参数一体化标定重复性实验 | 第58-60页 |
5.2 测量系统快速重构重复性验证实验 | 第60-65页 |
5.2.1 三维控制场拆卸重复性实验 | 第60-61页 |
5.2.2 铁轨中心线坐标系建立重复性实验 | 第61-63页 |
5.2.3 综合重复性精度验证实验 | 第63-65页 |
5.3 现场测量实验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