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 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 社会工作介入方面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页 |
(四)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二、G市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分析 | 第18-24页 |
(一) 调查所选高校情况概述 | 第18页 |
(二) 调查工具介绍 | 第18页 |
(三) 调查过程 | 第18-19页 |
(四) 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1.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的现状 | 第19页 |
2.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存在性别差异 | 第19-20页 |
3.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存在专业差异 | 第20-21页 |
4.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存在年级差异 | 第21页 |
(五) H大学贫困生面临的就业焦虑特点及成因 | 第21-24页 |
1.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的特点 | 第21-22页 |
2.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的成因 | 第22-24页 |
三、G市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 第24-44页 |
(一) 社会工作介入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1. 社会工作介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必要性 | 第24页 |
2. 社会工作介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可行性 | 第24-25页 |
(二) 小组工作介入准备 | 第25-27页 |
1. 组员的招募 | 第25页 |
2. 组员的需求评估 | 第25页 |
3. 小组目标的确定 | 第25-26页 |
4. 小组工作计划 | 第26-27页 |
(三)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 第27-40页 |
1. 第一次活动--成员初识 | 第27-29页 |
2. 第二次活动--学生职场会议 | 第29-31页 |
3. 第三次活动--专业咨询 | 第31-33页 |
4. 第四次活动--无领导小组面试 | 第33-35页 |
5. 第五次活动--真人图书馆 | 第35-37页 |
6. 第六次活动--心理压力调适 | 第37-38页 |
7. 第七次活动--学生成果汇报 | 第38-40页 |
(四) 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 第40-44页 |
1. 量表前测、后测效果评估 | 第40-41页 |
2. 组员满意度评估 | 第41-42页 |
3. 志愿导师的评估 | 第42-43页 |
4. 社工的自我评估 | 第43-44页 |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反思与启示 | 第44-48页 |
(一) 社会工作介入的反思 | 第44-45页 |
1. 社工身份认同问题 | 第44页 |
2. 社工角色定位问题 | 第44-45页 |
3. 服务方案问题 | 第45页 |
(二) 社会工作介入的启示 | 第45-48页 |
1. 完善志愿导师招募机制 | 第45-46页 |
2. 建立项目长效发展机制 | 第46页 |
3. 建立服务对象跟进追踪机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