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涡流阻尼的自传感磁轴承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磁轴承系统与自传感磁轴承 | 第12-16页 |
| 1.2.1 主动磁轴承原理 | 第12-14页 |
| 1.2.2 功率放大器 | 第14-15页 |
| 1.2.3 位置检测 | 第15-16页 |
| 1.2.4 自传感磁轴承 | 第16页 |
| 1.3 自传感算法 | 第16-17页 |
| 1.3.1 状态观测器法 | 第16-17页 |
| 1.3.2 调制解调法 | 第17页 |
| 1.4 涡流阻尼简介 | 第17-18页 |
| 1.5 论文工作与内容 | 第18-21页 |
| 1.5.1 本文工作 | 第18页 |
| 1.5.2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8-21页 |
| 第2章 考虑涡流阻尼的磁轴承数学模型 | 第21-37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主动磁轴承的磁路与电感模型 | 第21-25页 |
| 2.2.1 磁电特性建模 | 第21-23页 |
| 2.2.2 电感模型 | 第23-25页 |
| 2.3 单自由度电磁轴承模型 | 第25-30页 |
| 2.3.1 电磁力的建模 | 第25-26页 |
| 2.3.2 差动控制下单自由度磁轴承线性化模型 | 第26-29页 |
| 2.3.3 单自由度差动控制电磁轴承的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 2.4 PWM功率放大器 | 第30-32页 |
| 2.5 磁轴承的伴随涡流阻尼建模 | 第32-35页 |
| 2.6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3章 自传感数学模型 | 第37-49页 |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 3.2 高阶磁轴承自传感模型 | 第38-45页 |
| 3.2.1 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 3.2.2 数学模型参数分析 | 第40-43页 |
| 3.2.3 PWM电流分析 | 第43-45页 |
| 3.3 零阶保持器 | 第45-48页 |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系统仿真 | 第49-69页 |
| 4.1 引言 | 第49页 |
| 4.2 仿真参数选择 | 第49页 |
| 4.3 PWM功率放大器特性仿真 | 第49-55页 |
| 4.3.1 固定电感功放模型 | 第49-53页 |
| 4.3.2 磁轴承电感功放模型 | 第53-55页 |
| 4.4 直接电流采样法 | 第55-63页 |
| 4.4.1 机电系统建模 | 第56-57页 |
| 4.4.2 自传感算法 | 第57-63页 |
| 4.5 涡流阻尼的伴随特性研究 | 第63-65页 |
| 4.6 小结与讨论 | 第65-69页 |
| 第5章 实验 | 第69-87页 |
| 5.1 引言 | 第69页 |
| 5.2 微动位移平台 | 第69-73页 |
| 5.3 电路硬件平台 | 第73-77页 |
| 5.3.1 DSP核心控制区 | 第74页 |
| 5.3.2 DSP隔离保护电路 | 第74-75页 |
| 5.3.3 传感器 | 第75-76页 |
| 5.3.4 实验平台 | 第76-77页 |
| 5.4 软件设计 | 第77-79页 |
| 5.5 实验研究 | 第79-86页 |
| 5.5.1 转子稳态悬浮 | 第79-81页 |
| 5.5.2 自传感分析 | 第81页 |
| 5.5.3 动态实验研究 | 第81-83页 |
| 5.5.4 伴随阻尼验证 | 第83-86页 |
| 5.6 小结 | 第86-87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 6.2 创新点 | 第88页 |
| 6.3 展望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