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竹茹多糖的化学结构和免疫活性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1-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7页
    1.1 我国的竹资源概况及竹子化学素开发现状第17-19页
        1.1.1 竹子王国第17页
        1.1.2 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第17-18页
        1.1.3 竹子化学素第18-19页
    1.2 竹茹第19-21页
        1.2.1 竹茹的定义第19页
        1.2.2 竹茹的药用价值第19页
        1.2.3 竹茹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第19-20页
        1.2.4 竹茹的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第20-21页
    1.3 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概况第21-26页
        1.3.1 多糖对免疫器官的作用第21-22页
        1.3.2 多糖对免疫细胞的作用第22-24页
        1.3.3 多糖对免疫分子的作用第24-25页
        1.3.4 多糖的免疫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第25-26页
        1.3.5 竹叶多糖和竹笋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第26页
    1.4 半纤维素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及应用第26-35页
        1.4.1 半纤维素多糖的分离提取第27-31页
        1.4.2 半纤维素多糖的纯化第31-32页
        1.4.3 半纤维素多糖的结构第32-33页
        1.4.4 半纤维素多糖的应用第33-35页
    1.5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35-37页
        1.5.1 立题背景第35-36页
        1.5.2 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二章 蒸汽爆破辅助提取竹茹多糖的工艺研究第37-4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2.1.1 原材料与试剂第37-38页
        2.1.2 主要仪器第38页
        2.1.3 蒸汽爆破(汽爆)处理第38-39页
        2.1.4 竹茹多糖的制备第39-40页
        2.1.5 总糖含量测定第40页
        2.1.6 糠醛及5-羟甲基糠醛含量测定第40-41页
        2.1.7 pH值测定第4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2.2.1 汽爆预处理对竹茹多糖得率的影响第41-42页
        2.2.2 汽爆预处理对竹茹中糠醛及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影响第42-45页
        2.2.3 汽爆预处理对竹茹水提液pH值的影响第45-47页
    2.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竹茹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第48-6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3.1.1 材料与试剂第48-49页
        3.1.2 主要仪器第49页
        3.1.3 竹茹多糖的DEAE-Sepharose柱分离第49-50页
        3.1.4 化学组成测定第50页
        3.1.5 单糖组成分析第50-51页
        3.1.6 分子量分布测定第51页
        3.1.7 紫外光谱分析第51页
        3.1.8 红外光谱分析第51-5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3.2.1 竹茹多糖的DEAE-Sepharose柱分离结果第52-53页
        3.2.2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第53-54页
        3.2.3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的单糖组成分析第54-55页
        3.2.4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的分子量分布第55-57页
        3.2.5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的紫外光谱分析第57页
        3.2.6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7-59页
    3.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竹茹多糖的结构解析第60-8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61页
        4.1.2 主要仪器第61页
        4.1.3 甲基化反应及GC-MS分析第61-63页
        4.1.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63页
        4.1.5 刚果红试验第63页
        4.1.6 原子力显微镜制样及观测第6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3-82页
        4.2.1 竹茹多糖分级组分的甲基化反应及GC-MS分析第63-66页
        4.2.2 竹茹多糖分级组分的核磁共振分析第66-77页
        4.2.3 竹茹多糖分级组分的刚果红测试结果第77-78页
        4.2.4 竹茹多糖分级组分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第78-82页
    4.3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竹茹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研究第84-9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4-87页
        5.1.1 材料与试剂第84-85页
        5.1.2 主要仪器第85页
        5.1.3 MTT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第85-86页
        5.1.4 MTT法测定RAW 264.7巨噬细胞增殖第86-87页
        5.1.5 中性红法测定RAW 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第87页
        5.1.6 Griess法测定RAW 264.7巨噬细胞的NO分泌量第87页
        5.1.7 数据处理及统计第87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87-93页
        5.2.1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87-90页
        5.2.2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对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第90-91页
        5.2.3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对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影响第91-92页
        5.2.4 竹茹多糖及其分级组分对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第92-93页
    5.3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竹茹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第94-125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95-104页
        6.1.1 材料与试剂第95-96页
        6.1.2 主要仪器第96页
        6.1.3 动物分组及给药第96-97页
        6.1.4 体重及脏器指数测定第97页
        6.1.5 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学观察第97页
        6.1.6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微核检测第97-98页
        6.1.7 外周血血象测定第98-99页
        6.1.8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第99页
        6.1.9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第99-100页
        6.1.10 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测定第100-101页
        6.1.11 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测定第101页
        6.1.12 细胞因子的检测第101页
        6.1.13 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的检测第101-104页
        6.1.14 数据处理及统计第104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04-120页
        6.2.1 竹茹多糖对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第104-105页
        6.2.2 竹茹多糖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第105-106页
        6.2.3 竹茹多糖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第106-107页
        6.2.4 竹茹多糖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计数的影响第107-110页
        6.2.5 竹茹多糖对小鼠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第110-112页
        6.2.6 竹茹多糖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第112-113页
        6 .2.7竹茹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第113-115页
        6.2.8 竹茹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第115-116页
        6.2.9 竹茹多糖对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第116-117页
        6.2.10 竹茹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第117-119页
        6.2.11 竹茹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Th1/Th2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表达的影响第119-120页
    6.3 讨论第120-124页
        6.3.1 竹茹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第120-123页
        6.3.2 竹茹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第123-124页
    6.4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5-129页
    7.1 总结第125-127页
    7.2 创新点第127-128页
    7.3 展望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8页
读博期间相关成果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胡应麟对李白的接受
下一篇:正癸烷微纳米催化裂解流动传热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