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1.2.1 相关研究梳理 | 第9页 |
| 1.2.2 模型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 第9-10页 |
| 1.2.3 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 | 第10页 |
| 1.3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0页 |
| 1.3.1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0页 |
| 1.3.2 DEA模型的选取 | 第10页 |
| 1.3.3 政策研究 | 第10页 |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2.1 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史 | 第12-16页 |
| 2.1.1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 2.1.2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史 | 第14-16页 |
| 2.2 数据包络分析相关综述 | 第16-20页 |
| 2.2.1 CRS模型 | 第16-17页 |
| 2.2.2 VRS模型 | 第17-18页 |
| 2.2.3 NIRS模型 | 第18-19页 |
| 2.2.4 DEA的应用 | 第19-20页 |
| 3 我国创业板的发展现状 | 第20-30页 |
| 3.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分析 | 第20-24页 |
| 3.2 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 3.2.1 我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分析 | 第24-26页 |
| 3.2.2 我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 第26-30页 |
| 4 我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0-36页 |
| 4.1 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30-32页 |
| 4.1.1 模型选择的基础 | 第30页 |
| 4.1.2 DEA的运用步骤与模型选择 | 第30-32页 |
| 4.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2-34页 |
| 4.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2-33页 |
| 4.2.2 构建我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 4.3 绩效评价的样本选取 | 第34-36页 |
| 4.3.1 样本数据收集 | 第34页 |
| 4.3.2 样本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 5 我国创业板制造业北市公司绩效评价与分析 | 第36-47页 |
| 5.1 DEA效率的计算 | 第36-40页 |
| 5.2 样本公司有效性分析 | 第40-42页 |
| 5.3 DEA效率综合分析 | 第42-47页 |
| 5.3.1 基于行业技术水平的综合分析 | 第42-44页 |
| 5.3.2 基于地域分布的综合分析 | 第44-47页 |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 6.2 局限与不足 | 第47-48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