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康陵保护性建筑设计初探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关于遗址及其保护性建筑 | 第9-14页 |
| ·遗址的概念和分类 | 第9-10页 |
| ·遗址保护性建筑概念和分类 | 第10-14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基础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2 遗址保护的理论基础和保护性建筑研究与实践 | 第17-22页 |
| ·遗址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第17页 |
| ·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第17-18页 |
| ·遗址保护性建筑研究与实践 | 第18-22页 |
| ·遗址保护性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 ·国外遗址保护性建筑案例 | 第19-20页 |
| ·国内遗址保护性建筑案例 | 第20-22页 |
| 3 遗址保护性建筑设计概述 | 第22-56页 |
| ·工作程序 | 第22页 |
| ·遗址调查 | 第22-24页 |
| ·影响因素 | 第24-29页 |
| ·背景因素 | 第24-25页 |
| ·行业因素 | 第25-26页 |
| ·破坏因素 | 第26-29页 |
| ·遗址保护 | 第29-32页 |
| ·设计要求 | 第32-33页 |
| ·设计内容 | 第33-56页 |
| ·总平面设计 | 第33-35页 |
| ·建筑设计 | 第35-52页 |
| ·构造与技术 | 第52-56页 |
| 4 南汉康陵保护性建筑设计方案 | 第56-104页 |
| ·南汉康陵的遗址调查 | 第56-64页 |
| ·项目背景 | 第56页 |
| ·区位现状 | 第56-58页 |
| ·康陵遗址现状 | 第58-61页 |
| ·文献资料调查 | 第61-62页 |
| ·价值评估 | 第62-64页 |
| ·康陵遗址保护性建筑设计的工作内容 | 第64-85页 |
| ·总平面设计 | 第65-66页 |
| ·功能组成 | 第66-69页 |
| ·交通设施 | 第69-71页 |
| ·造型构思 | 第71-76页 |
| ·结构设计 | 第76-77页 |
| ·工程技术 | 第77-85页 |
| ·康陵遗址保护性建筑设计方案 | 第85-104页 |
| ·方案一:陵台形象的重塑 | 第85-91页 |
| ·方案二:现状环境的融合 | 第91-98页 |
| ·方案三:放置展品的容器 | 第98-104页 |
| 结语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 (1)学术期刊文献 | 第105-106页 |
| (2)学术著作 | 第106页 |
| (3)论文集 | 第106页 |
| (4)学位论文 | 第106页 |
| (5)技术标准与法规文件 | 第106-107页 |
| (6)报纸文章 | 第107页 |
| (7)资料汇编 | 第107页 |
| (8)电子文献 | 第107页 |
| (9)外文论著 | 第107-108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8-11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附件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