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动物生态学论文

川金丝猴社会学习初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21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社会学习的进化意义第9页
        1.2.2 动物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共通性第9页
        1.2.3 动物文化与社会学习的认知基础第9-10页
    1.3 川金丝猴的生物学特性第10-12页
        1.3.1 川金丝猴的地理分布第10-11页
        1.3.2 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第11-12页
    1.4 动物文化与社会学习第12-15页
        1.4.1 示范者与观察者第13页
        1.4.2 社会传输第13-14页
        1.4.3 模仿第14-15页
        1.4.4 创新(innovation)第15页
    1.5 动物社会学习的研究方法第15-20页
        1.5.1 按控制变量的方式区分第16-17页
        1.5.2 按行为区分的研究方法第17-20页
    1.6 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方法第21-30页
    2.1 研究地概括第21页
        2.1.1 研究地点第21页
        2.1.2 研究地点气候条件第21页
        2.1.3 研究地点的植被类型第21页
    2.2 研究对象第21-24页
        2.2.1 研究对象的补食情况第21-22页
        2.2.2 研究对象的个体识别第22页
        2.2.3 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组成第22-24页
    2.3 研究方法第24-30页
        2.3.1 实验装置第24页
        2.3.2 训练阶段第24-26页
        2.3.3 技巧测试阶段第26页
        2.3.4 回测阶段第26页
        2.3.5 样本采集与处理第26-28页
        2.3.6 实验过程第28-29页
        2.3.7 数据分析方法第29-30页
3 结果第30-38页
    3.1 川金丝猴社会学习中各因子的作用第30-36页
    3.2 川金丝猴技能获取的稳定性第36-38页
4 讨论第38-43页
    4.1 川金丝猴的社会学习能力第38-39页
    4.2 川金丝猴获取技能的稳定性第39页
    4.3 社会结构对川金丝猴社会学习能力的影响第39-41页
    4.4 川金丝猴中示范者的选择条件第41页
    4.5 川金丝猴作为社会学习研究对象的优势和劣势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城区快速路规模合理性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下一篇:柿叶黄酮类化合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炎、抗氧化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