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中立帮助行为的刑法规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中立帮助行为概述第13-17页
    第一节、中立帮助行为理论渊源第13页
    第二节、中立帮助行为的定义第13-14页
        一、中立性第14页
        二、帮助性第14页
        三、帮助对象的违法犯罪性第14页
    第三节、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研究价值第14-17页
        一、自由与法益权衡的结果第15页
        二、维护法律体系内部统一的要求第15页
        三、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追求第15-17页
第二章、中立帮助行为可罚的正当性分析第17-27页
    第一节、德、日理论第17-25页
        一、主观说第17-18页
        二、客观说第18-23页
        三、折衷说第23-25页
    第二节、国内理论第25-26页
    第三节、本文观点第26-27页
第三章、中立帮助行为成立帮助犯的条件第27-36页
    第一节、主观方面:明确的故意第27-32页
        一、行为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当具有明确的认识第28-30页
        二、行为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应当具有积极的意志第30-32页
    第二节、客观方面:实质的促进作用第32-36页
        一、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理论第32-33页
        二、本文观点第33-36页
第四章、中立帮助行为的具体类型化分析第36-46页
    第一节、销售行为第36-37页
        一、日常生活用品销售行为第36页
        二、日常使用危险物品销售行为第36-37页
    第二节、运输行为第37-39页
    第三节、金融服务行为第39-40页
    第四节、网络服务行为第40-42页
    第五节、履行民事义务行为第42-44页
        一、偿还债务行为第42页
        二、归还物品行为第42-43页
        三、房屋租赁行为第43-44页
    第六节、其他日常生活行为第44-46页
第五章、特殊关系的中立帮助行为的出罪第46-49页
    第一节、出罪的依据第46-47页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启示第46页
        二、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要求第46-47页
    第二节、出罪的标准第47-49页
        一、行为主体:特殊关系第47页
        二、行为目的: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第47-48页
        三、行为性质:日常性第48页
        四、行为方式:消极不作为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56页
附件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星座多频组合高精度基线解算算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下一篇:北半球区域对流层延迟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