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形貌和氧缺陷与光催化降解性能关联规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二氧化钛光催化简介 | 第9-21页 |
1.2.1 二氧化钛的结构 | 第9-10页 |
1.2.2 二氧化钛的形貌调控与特性 | 第10-13页 |
1.2.3 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3-14页 |
1.2.4 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14-15页 |
1.2.5 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5-19页 |
1.2.6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表面缺陷的构建 | 第19-21页 |
1.3 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1 选题的意义 | 第21-22页 |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直接蓝的形貌效应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2.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4-25页 |
2.2.2 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2.2.3 样品的表征 | 第25-26页 |
2.2.4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2.3.1 形貌分析 | 第28-30页 |
2.3.2 比表面积和孔分布 | 第30-31页 |
2.3.3 XRD分析 | 第31-32页 |
2.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2.3.6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2.3.7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直接蓝的动力学研究 | 第37-46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页 |
3.2.1 样品制备及表征 | 第38页 |
3.2.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3.3.1 动力学方程的选择 | 第38-41页 |
3.3.2 pH值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催化剂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H_2O_2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5 贵金属修饰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二氧化钛氧缺陷的构筑及其光催化降解直接蓝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4.2.1 样品制备 | 第46-47页 |
4.2.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4.3.1 形貌与晶相分析 | 第47-49页 |
4.3.2 H_2-TPR定量分析氧缺陷浓度 | 第49-53页 |
4.3.3 光催化活性分析 | 第53-55页 |
4.3.4 氧缺陷浓度与光催化反应活性关系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建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