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组合吊杆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损伤识别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桥梁损伤识别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动力指纹损伤识别第11-17页
        1.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第17-18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第21-34页
    2.1 动力指纹损伤识别第21-29页
        2.1.1 固有频率第22-23页
        2.1.2 振型第23-24页
        2.1.3 曲率第24-26页
        2.1.4 柔度矩阵第26-27页
        2.1.5 应变能第27页
        2.1.6 比较分析第27-28页
        2.1.7 损伤识别应用第28-29页
    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第29-33页
        2.2.1 BP神经网络结构第29-30页
        2.2.2 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第30-31页
        2.2.3 损伤识别应用第31-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动力指纹损伤识别实桥应用及分析第34-57页
    3.1 有限元模拟第34-37页
        3.1.1 工程概况第34-35页
        3.1.2 实桥模型第35-36页
        3.1.3 损伤模拟第36-37页
    3.2 无损结构的动力特性第37-41页
    3.3 实桥结构损伤识别第41-56页
        3.3.1 拱肋损伤第41-45页
        3.3.2 预应力系杆损伤第45-48页
        3.3.3 组合吊杆损伤第48-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吊杆损伤识别第57-74页
    4.1 BP神经网络设计第57-70页
        4.1.1 组合吊杆子构件损伤识别第58-62页
        4.1.2 成品索吊杆损伤位置识别第62-67页
        4.1.3 钢套管吊杆损伤位置识别第67-70页
    4.2 组合吊杆损伤识别第70-73页
        4.2.1 子构件损伤识别第70-71页
        4.2.2 成品索吊杆损伤位置识别第71-72页
        4.2.3 钢套管吊杆损伤位置识别第72-73页
    4.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5.1 结论第74-75页
    5.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与取得的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GPP AKA协议中序列号的安全性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经营性高速公路企业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