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图像采集与处理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图像去抖动模糊的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基于STM32 平台的系统研究 | 第13-21页 |
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析和选型 | 第13-15页 |
2.2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型及STM32 的分析 | 第15-17页 |
2.3 基于RT-Thread的模块化设计 | 第17-19页 |
2.3.1 RT-Thread结构化分析 | 第17-18页 |
2.3.2 基于RT-Thread的线程设计 | 第18-19页 |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图像采集及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21-38页 |
3.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1-25页 |
3.1.1 STM32F407ZG核心电路设计 | 第21-22页 |
3.1.2 系统供电电路设计 | 第22页 |
3.1.3 OV7670 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第22-24页 |
3.1.4 STM32 与SD卡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第24-25页 |
3.2 CMOS图像传感器模块的设计 | 第25-29页 |
3.2.1 图像传感器的选型 | 第25-26页 |
3.2.2 OV7670 CMOS摄像头 | 第26页 |
3.2.3 SCCB总线及时序程序设计 | 第26-28页 |
3.2.4 FIFO帧存储器AL422B的设计 | 第28-29页 |
3.3 OV7670 采集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29-32页 |
3.3.1 OV7670 工作原理分析 | 第29页 |
3.3.2 OV7670 初始化设计及实现 | 第29-30页 |
3.3.3 图像采集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30-32页 |
3.4 SD卡存储模块的设计 | 第32-37页 |
3.4.1 SD存储卡及通信模式 | 第32-33页 |
3.4.2 STM32F407ZG的SDIO接口设计 | 第33页 |
3.4.3 SD卡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33-35页 |
3.4.4 FatFs文件系统模块的移植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R-L的图像去抖动模糊的设计 | 第38-59页 |
4.1 图像去抖动模糊模型及存在问题 | 第38-39页 |
4.2 图像去抖动模糊处理方法 | 第39-41页 |
4.2.1 图像去模糊的逆反卷积方法 | 第39-40页 |
4.2.2 图像去模糊的维纳去卷积方法 | 第40页 |
4.2.3 运动模糊模型的R-L反卷积方法 | 第40-41页 |
4.3 模糊核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44页 |
4.3.1 运动模糊的退化函数 | 第41-42页 |
4.3.2 抖动模糊核的设计 | 第42-44页 |
4.4 基于R-L的图像去抖动模糊处理的改进设计 | 第44-48页 |
4.4.1 金字塔模型结构的设计 | 第44-45页 |
4.4.2 基于金字塔模型的R-L去抖动处理的设计 | 第45-47页 |
4.4.3 残差R-L反卷积的设计及实现 | 第47-48页 |
4.5 图像去抖动模糊处理在STM32 上的实现 | 第48-53页 |
4.5.1 STM32F407ZG系统的配置 | 第48-49页 |
4.5.2 RT-Thread在STM32F407ZG上的移植 | 第49-51页 |
4.5.3 STM32F407ZG实现去抖动模糊算法 | 第51-53页 |
4.6 图像去抖动模糊处理的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4.6.1 图像去抖动的质量评价方法 | 第53-55页 |
4.6.2 实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55-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件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