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的涵义 | 第10-13页 |
(一) 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 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的沿革 | 第11-13页 |
二、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的构成要件及转换方式 | 第13-18页 |
(一) 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的构成要件 | 第13-17页 |
1. 客观要件 | 第13-15页 |
2. 主观要件 | 第15-16页 |
3. 主客观要件的时间节点 | 第16-17页 |
(二) 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的转换方式 | 第17-18页 |
1. 法律转换方式 | 第17-18页 |
2. 解释转换方式 | 第18页 |
三、关于我国确立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的思考 | 第18-24页 |
(一) 我国确立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的意义 | 第18-19页 |
(二) 我国确立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的可行性 | 第19-20页 |
(三) 我国确立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的适用领域 | 第20-22页 |
(四) 我国确立无效法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22-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