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2页 |
1 气候变化与高温 | 第14-15页 |
2 高温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15页 |
2.1 高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15页 |
2.2 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15页 |
3 高温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 | 第15-19页 |
3.1 高温对生育后期源库关系的影响 | 第15-16页 |
3.3 高温对籽粒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16-17页 |
3.4 高温对相关酶、激素和热激蛋白的影响 | 第17-19页 |
4 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栽培调控 | 第19-20页 |
4.1 肥料管理 | 第19页 |
4.2 水分管理 | 第19-20页 |
4.3 其它栽培因子的影响 | 第20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水稻核心种质材料特性和材料初筛 | 第22-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1.1 供试品种 | 第22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22-24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页 |
1.3.1 温度 | 第24页 |
1.3.2 生育期记录 | 第24页 |
1.3.3 测产 | 第24页 |
1.3.4 稻米品质 | 第24页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2.1 全生育期气温 | 第25页 |
2.2 核心种质材料的生育期特性 | 第25-26页 |
2.3 核心种质材料的产量特性 | 第26-27页 |
2.4 核心种质材料的稻米品质特性 | 第27-29页 |
2.5 材料初筛的依据和效果 | 第29-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3.1 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范围 | 第31页 |
3.2 选用水稻核心种质材料的意义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生殖生长期不同时段高温对产量的影响 | 第33-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1.1 供试品种 | 第35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35-37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7-39页 |
1.3.1 温度 | 第37-38页 |
1.3.2 干物质重积累 | 第38页 |
1.3.3 考种与测产 | 第38-39页 |
1.3.4 稻米品质 | 第39页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70页 |
2.1 不同时段高温效果 | 第39-52页 |
2.2 材料产量高温响应分类 | 第52-55页 |
2.3 不同时段高温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55-64页 |
2.4 昼夜间高温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64-70页 |
3 讨论 | 第70-73页 |
3.1 不同处理方法的高温效果 | 第70-71页 |
3.2 不同时段高温对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生殖生长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73-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94页 |
2.1 材料垩白度高温响应分类 | 第74-78页 |
2.2 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78-90页 |
2.3 昼夜间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90-94页 |
3 讨论 | 第94-98页 |
3.1 材料分类方法的影响 | 第94-95页 |
3.2 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高温响应的差异 | 第95-96页 |
3.3 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形成过程的影响 | 第96-98页 |
第五章 生殖生长期不同时段高温下源库结构特征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98-1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1页 |
1.1 供试品种 | 第99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99页 |
1.2.1 疏花处理试验 | 第99页 |
1.2.2 开花期高温试验 | 第99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99-101页 |
1.3.1 温度 | 第99页 |
1.3.2 干物质重积累 | 第99-100页 |
1.3.3 考种与测产 | 第100页 |
1.3.4 稻米品质 | 第100页 |
1.3.5 灌浆动态 | 第100页 |
1.3.6 花粉育性 | 第100页 |
1.3.7 叶绿素荧光测定 | 第100页 |
1.3.8 穗粒结构测定 | 第100-101页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0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16页 |
2.1 高温对源库结构器官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2.2 不同类型品种源库结构的比较 | 第104-111页 |
2.3 源库结构特性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高温响应的影响 | 第111-116页 |
3 讨论 | 第116-119页 |
3.1 不同源库结构对材料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形成过程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3.2 水稻耐高温品种选育和耐高温栽培管理 | 第118-119页 |
结语 | 第119-121页 |
1 研究小结 | 第119页 |
1.1 高温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最重要的生育时段 | 第119页 |
1.2 高温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 第119页 |
1.3 材料高温响应敏感性差异的机制 | 第119页 |
1.4 材料温度敏感性评价的差异 | 第119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9-120页 |
2.1 试验方法的创新 | 第119-120页 |
2.2 分析方法的创新 | 第120页 |
2.3 找出高温影响最重要的时段 | 第120页 |
2.4 提出材料高温响应差异机制的假设 | 第120页 |
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0页 |
4 研究展望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附录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