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新闻写作论文

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介“信息污染”与身份边界研究--以石首事件和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为个案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14页
   ·研究背景第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国外突发事件报道的状况第8-9页
     ·国内突发事件报道研究现状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课题学术意义第10页
     ·课题实用意义第10页
   ·研究内容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本论文的可行性论证及创新之处第12-14页
     ·可行性论证第12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2页
     ·创新之处第12-14页
2 突发事件与媒介报道的“信息污染”第14-20页
   ·突发事件报道的概念、特点、传播模式第14-16页
     ·突发事件报道的含义第14页
     ·突发事件的特点第14-15页
     ·我国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第15-16页
   ·媒介报道中的“信息污染”第16-18页
     ·信息污染的含义第16页
     ·信息污染的分类第16-18页
   ·突发事件报道与媒介“信息污染”第18-20页
     ·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介“信息污染”的表现形式第18-19页
     ·媒介信息污染的治理第19-20页
3 突发事件报道与媒介身份边界研究第20-29页
   ·身份的涵义解读第20-21页
     ·身份的含义第20页
     ·身份概念的发展第20页
     ·身份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第20-21页
   ·媒介身份的含义解读第21-22页
     ·对传媒功能—角色方法论的认知第21页
     ·媒介身份的提出第21页
     ·媒介身份边界理解第21-22页
   ·突发事件报道与媒介身份危机第22-23页
     ·自我认同膨胀和身份失位第22-23页
     ·认同飘忽和失语症第23页
     ·生存的唯一目的性和价值感的失落第23页
   ·突发事件报道与媒介身份设计第23-29页
     ·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公共平台第24-25页
     ·“民众”的媒体第25-27页
     ·国家的媒体第27-29页
4 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介身份边界的现实研究(一)—以石首事件为例第29-34页
   ·石首事件简述第29-30页
   ·“石首事件”中的媒介身份边界分析第30-34页
     ·“石首事件”中媒介信息传播平台的身份分析第30-32页
     ·“石首事件”中媒体是“民众的媒体”身份分析第32页
     ·“石首事件”中媒体是“国家的媒体”身份分析第32-34页
5 突发事件报道媒介身份边界的现实研究(二)—以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为例第34-40页
   ·菲律宾人质事件报道中的“信息污染”第34-35页
     ·全员出动的过度报道——突发危机事件的扩大器第34-35页
     ·缺乏把关的实况转播——演变升级的导火索第35页
     ·未经证实的信息播报——酿成惨剧的助推器第35页
   ·突发事件中媒介身份的权限边界分析第35-40页
     ·菲律宾人质事件中媒介的信息平台的身份分析第35-37页
     ·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中“民众的媒介”身份分析第37-38页
     ·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中“国家的媒体”身份分析第38-40页
6 突发事件中如何实现媒介身份平衡,趋利避害第40-43页
   ·国家认同的构建第40-41页
     ·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第40页
     ·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第40-41页
     ·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调控第41页
   ·民众认同的构建第41页
     ·媒介教育第41页
     ·媒介批评第41页
   ·媒介精神的坚守第41-43页
7 结语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会认同视野下的网络舆论研究--以药家鑫案为视角
下一篇:TiO2纳米管阵列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