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流动动因及路径选择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1.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1.2.1 农村 | 第11页 |
| 1.2.2 小学教师流动 | 第11-13页 |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1.4.1 文献法 | 第21页 |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21页 |
| 1.4.3 访谈法 | 第21-23页 |
| 2 教师流动的理论基础考察 | 第23-28页 |
| 2.1 创造力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 2.2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25页 |
| 2.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25-28页 |
| 3 教师流动的政策文本解析 | 第28-31页 |
| 3.1 教师支教制度 | 第28-29页 |
| 3.2 教师特岗制度 | 第29页 |
| 3.3 教师轮岗制度 | 第29-31页 |
| 4 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问题及动因探析 | 第31-44页 |
| 4.1 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问题 | 第31-32页 |
| 4.1.1 教师流动的单向性 | 第31页 |
| 4.1.2 教师流失现象严重 | 第31页 |
| 4.1.3 教师流动途径不通畅 | 第31-32页 |
| 4.2 农村小学教师流动动因探析 | 第32-44页 |
| 4.2.1 经济因素 | 第32-35页 |
| 4.2.1.1 住房问题 | 第33页 |
| 4.2.1.2 子女上学支出较高 | 第33-34页 |
| 4.2.1.3 生活支出较高 | 第34-35页 |
| 4.2.2 管理因素 | 第35-36页 |
| 4.2.2.1 用人机制 | 第35页 |
| 4.2.2.2 评价机制 | 第35-36页 |
| 4.2.2.3 领导支持 | 第36页 |
| 4.2.3 文化因素 | 第36-39页 |
| 4.2.3.1 社会文化 | 第36-37页 |
| 4.2.3.2 组织文化 | 第37-38页 |
| 4.2.3.3 家庭文化 | 第38-39页 |
| 4.2.4 教学因素 | 第39-41页 |
| 4.2.4.1 工作压力大 | 第39页 |
| 4.2.4.2 工作单调 | 第39-40页 |
| 4.2.4.3 生源质量较低 | 第40-41页 |
| 4.2.5 个人因素 | 第41-44页 |
| 4.2.5.1 个人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 第41页 |
| 4.2.5.2 晋升机会少 | 第41-42页 |
| 4.2.5.3 对家庭负责 | 第42-44页 |
| 5 对策及建议 | 第44-51页 |
| 5.1 完善教师流动政策 | 第44-46页 |
| 5.2 改善农村学校管理模式 | 第46-48页 |
| 5.3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薪资及福利待遇 | 第48-50页 |
| 5.4 引导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