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2.1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14页 |
| 1.2.2 研究现状问题分析 | 第14-16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20页 |
| 第2章 关键技术 | 第20-26页 |
| 2.1 XSS漏洞检测相关技术 | 第20-23页 |
| 2.1.1 XSS漏洞的利用 | 第20-22页 |
| 2.1.2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 第22-23页 |
| 2.2 Headless browser相关技术 | 第23-24页 |
| 2.2.1 Headless browser概述 | 第23-24页 |
| 2.2.2 Headless browser库对比 | 第24页 |
| 2.3 网页解析技术 | 第24-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模拟浏览器行为的XSS漏洞检测系统的框架设计 | 第26-32页 |
| 3.1 相关术语定义 | 第26页 |
| 3.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6-27页 |
| 3.3 系统设计思路 | 第27-28页 |
| 3.4 系统功能架构 | 第28-29页 |
| 3.5 功能模块设计 | 第29-3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4章 模拟浏览器行为的XSS漏洞检测系统的实现 | 第32-46页 |
| 4.1 相关数据结构设计 | 第32-33页 |
| 4.2 爬虫算法设计及执行过程 | 第33-36页 |
| 4.3 漏洞检测和页面响应分析 | 第36-42页 |
| 4.3.1 Web页面漏洞注入点的提取 | 第36-38页 |
| 4.3.2 XSS漏洞攻击向量的设计 | 第38-40页 |
| 4.3.3 XSS漏洞攻击向量的生成 | 第40-41页 |
| 4.3.4 漏洞的动态判别 | 第41-42页 |
| 4.4 用户界面设计 | 第42-4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5章 模拟浏览器行为的XSS漏洞检测系统的测试 | 第46-54页 |
| 5.1 测试环境 | 第46-47页 |
| 5.1.1 硬件环境 | 第46页 |
| 5.1.2 服务器环境 | 第46-47页 |
| 5.1.3 实验环境的部署过程 | 第47页 |
| 5.2 测试方案 | 第47-53页 |
| 5.2.1 功能测试 | 第47-51页 |
| 5.2.2 对比测试 | 第51-53页 |
| 5.3 结果分析 | 第5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